如今,學院占地面積已由建院時的1090畝擴大為1535畝;建筑面積26.3萬平方米,新增了19.4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從1.2億元增加到4.4億元;建設校內實訓實驗室97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達3211.29萬元;圖書館面積為11357平方米,各類藏書271833冊。去年10月,學院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11月,被確定為全省十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之一,在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等次,提前3年實現了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制定的發展目標。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學院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斷優化師資結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弘揚新風正氣。去年,學院開展了以“三德”為主要內容的“新風育師德、正氣促和諧”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和“熱情迎奧運,文明我先行”活動,通過“學、擺、建、查、樹”等環節,增強了廣大教職工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觀念,提高了廣大師生的文明素質,凝聚了學院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合力。
學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廣大教師考研、進修,通過外引內培的方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學院已有104名外聘專家,國家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7人,副高以上職稱150人,“雙師型”教師185人,師資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為技能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近年來,該院教師承擔的科研課題獲省(部)級優秀成果9項,院級以上成果42項,發表論文525篇,主編出版著作、教材23部,承擔編寫21世紀高職高專教材27部,獲得市級以上科研獎54項。學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開創了“三全”育人的新局面。制定完善規章制度,把教職工的職業道德表現作為年度考核、職稱評聘和評獎評先的重要依據。廣大教職工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準則,以自己的文明言行來影響學生。
在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學院的招生工作扭轉了建院初期的低迷局面。2001年建院時,當年僅招大專生80余人。幾年來,該院招生人數連年遞增,2006年招大專生達2476人,去年已錄取大專新生3700余人,各類在籍學生16000余人;同時,成人教育、電大注冊生招生規模也連年實現新突破,從2003年至今共招收了近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工作逐年取得進展,2002年至去年,共招收中專層次的各類學生7700余人。生源地也從2003年的5省區擴大到現在的9省區,招生范圍擴大近一倍。在2006年省高招辦公布的有關數據中,該院畢業生就業率連續3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被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工作優秀單位。
“專升本”上線率達93%,就業率達95%以上;近3年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100%、100%、95.17%,平均就業率為97.05%,用人單位對該校畢業生綜合評價的稱職率為95.7%、良好率為91.5%、優秀率為62.3%。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普通專科教育、成人本(專)科教育、遠程教育、技術培訓為一體的優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深化教學改革
注重學生發展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以迎接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為契機,遵循高職教育規律,加大教學改革力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修訂完善了59項關于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規范了教學行為;積極推進教法改革,探索出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等適合專業特點的新教法;全面啟動了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建設工程,已完成30門院級精品課程,其中《食用菌栽培》等課程還申報了省級精品課程。
學院開設了一批市場需求量大、就業形勢看好的專業。目前,專業總數已由2003年的13個增加到27個,專業結構得以優化。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該院積極施行“三段式”培養模式和構建“五雙”人才培養體系。“三段式”即:第一階段,前三學期安排在校學習理論;第二階段,第四學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第三階段,第五、六學期回校繼續學習,學完全部課程,畢業后由學院正式安排就業。“五雙”一是雙元:校企合作辦學,互利雙贏;二是雙軌:理論教育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同步;三是雙綱:理論教學大綱與實踐教學大綱并舉;四是雙師:學校教師與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兩支隊伍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兼能;五是雙證: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
學院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面推進以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該院積極深化“兩課”教學改革,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和咨詢活動,幫助學生排除心理困擾,促其健康成長,同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專業技能大賽,學生社團活躍,思想情操高尚,涌現出了“洪戰輝式”的好學生———3年如一日背著殘疾同學上課的常雄建同學。
借主題教育活動的東風
辦出一流學院
學院有關領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將借助“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開放開明”主題教育活動的東風,實現辦學水平質的提升,推動全院思想大解放、工作大創新。在改革創新上,強力推動“四個創新”:創新發展理念,在辦學條件得到較好改善之后,堅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原則,樹立內涵發展、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摒棄傳統的思維定勢和思維模式,主動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職教育的新要求,不斷提高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制約學院發展的體制機制,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有效性,積極推進院系兩級管理,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方式,克服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不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發展的工作方式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積極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在促進科學發展上全力實現“四個推進”:推進職能部門管理方式方法的轉變,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真正把其職能轉變到主要是掌握政策、謀劃工作、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督上來,實現管理的科學化;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認真搞好“兩個轉變”,搞好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四大建設”;推進學院建設發展由硬件型向內涵型的轉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推進學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走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之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