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快速發展中的周口衛校
記者 史書杰 通訊員 許海紅

市長徐光、副市長李紹彬到周口衛校檢查指導工作

團結奮進的校領導班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催生了周口衛校蓬勃發展的30年光輝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衛生局、教育局等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周口衛校師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開放開明,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師資力量不斷加強,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30年來,學校捷報頻傳:1997年,被河南省衛生廳確定為全省中專衛校護理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學校;2002年,晉升為省級重點中專;2005年,晉升為國家級重點學校,同年被確定為河南省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護理重點專業示范點、河南省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衛生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職業培訓基地。學校先后榮獲省級文明學校、省級治安模范單位、省學校食品衛生先進單位、省五四紅旗團委、省五愛教育先進單位、省市教學管理先進單位、省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先進學校、省百佳職業學校、省市學校行風建設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花園式單位等40多項榮譽稱號。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周口衛校這所傲然屹立于沙潁河畔的古老校園,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基建投入逐步加大 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完備的教學基礎設施和品位高雅的校園環境,是學校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先決條件。周口衛校創建于1971年。建校之初,全校只有36間平房,辦公、教學、試驗、實習、住宿等條件十分簡陋。改革開放后,學校不斷加大基建投入力度,昔日低矮狹窄的平房已經難覓影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和附院病房大樓,建筑面積已超過60000平方米。教學實驗、圖書閱覽、公寓住宿、餐廳禮堂、附屬醫院功能齊全,教室配置有閉路電視和多媒體教學系統,擁有計算機800臺,各科模擬實驗室28個,縣、市級教學實習醫院26個,并裝備了全省一流的現代模擬仿真護理實驗室、電教中心、校園網、電子閱覽室、微機室、語音室、中心顯微鏡室等,圖書館藏書20余萬冊。校園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整潔優雅,成為師生工作和學習的理想場所。
人才戰略逐步實施 師資力量不斷增強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根本,教師隊伍建設對學校至關重要。1971年建校時,學校僅有一名干部、兩名教師、兩名總務人員,為第一屆學員授課的教師不過16名,師資嚴重匱乏。改革開放后,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人才興校”理念,按照“充實數量、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穩定骨干、造就名師”的思路和原則,采取多種途徑和措施,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實施人才興校戰略,通過多年的積極引進、培養,終于打造了一支專業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師德師風優良、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目前,學校專兼職教師236人,其中高級講師56人、講師103人,本科以上學歷教師達到了84.6%。
教學改革逐步深化 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根本,深化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好途徑。建校之初,學校教師匱乏,教材不足,教學理念缺失,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學校發展十分緩慢。改革開放以來,學校不斷加強教學管理,更新教學觀念,開展教學研究,創新教學方法,教學質量得到了極大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的教學理念,按照“差生可達標,普通有提高,優者能拔尖”的目標要求,努力在教學、教研、教改上創造獨具特色的方法,取得了教學改革的豐碩成果,涌現出一大批優質課教師、優秀教師,得到了省、市等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表彰。僅2007年一年,學校就獲得了河南省教育廳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3項,衛生廳鄉村醫生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課題2項,教育廳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優秀教學論文獎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1名。在2007年5月20日全省護理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展示賽中,學校榮獲一等獎,贏得了省衛生廳領導和參賽院校師生的一致稱贊,參賽的9名學生全部被解放軍153醫院錄用。
招生規模逐步擴大 辦學效益不斷增長
改革開放前,學校招生完全按上級有關部門指定的招生指標進行,每年招生數量不足現在的十分之一,畢業生就業完全由國家統一分配,學生擇業自主權不多,招生就業管理過死,缺乏活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學校招生就業逐漸放開,學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辦學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近年來,為了進一步適應醫學教育改革和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學校積極拓寬辦學形式,調整專業設置,增加招生類別,成功開辦了“3+2”大專班,加強了“對口升學”的專業輔導,增設了鄉村醫生培訓班和計劃生育技術人員培訓班,招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改革開放前,學校僅有中專一個學歷層次,只有護士、醫士等兩三個專業,現在已經可以培養成人本、專科和普通大、中專多個學歷層次,開設專業已經增加到高級護理、臨床醫學、中醫學、普通護理、助產、衛生保健、計劃生育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康復技術等十幾個專業。
為了讓畢業生順利就業,學校主動出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鄭州等20多個城市30多家醫院簽訂協議,實行校院對接,與院方共同制訂教育、培養方案,建立培養、實習、就業一條龍的人才培養、就業供需關系,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畢業生就業。學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惜人力物力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條件,打造平臺,多渠道、多形式幫助畢業生就業,形成了“出口暢、進口旺”的辦學格局。據學校招生就業指導辦統計,近三年招生數量年均達到2500人以上,在校生由30年前的數百人發展到多達6000人,畢業生就業率也實現了連年增長,近三年的就業率均超過96.5%,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辦學成就。
思想政治工作逐步開展 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加強
改革開放前,由于受“文革”影響,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都曾走入過誤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的發展。改革開放后,學校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形勢要求和學校特點,選擇有效載體和途徑,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質文明齊頭并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校黨委從政治思想入手,大張旗鼓地在全體師生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動。堅持政治學習制度,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體學習與自身學習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形式的政治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全校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層次和水平。
組織黨員干部到紅旗渠等地參觀學習,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增強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在全校黨員干部中形成了一種立校為公、執教為民、清正廉潔、樂于奉獻的良好氛圍。
廣泛開展創建文明科室、文明教室、文明寢室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形勢任務、法制警示、公民道德和文明養成等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舉行全校師生升國旗儀式。
以“團結青年、教育青年、服務青年”為目標,以“學習、愛國、成才”為主題舉辦演講、歌詠、書法、征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組織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走上街頭,開展美化環境、醫療保健、維護交通秩序等義務服務。
開展以“弘揚雷鋒精神、共創文明校園”為主題的凈化校園環境、告別不文明行為活動;舉辦護理新生“授帽傳光儀式”;舉辦學校運動會和師生聯歡會……
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全校師生員工的愛校、榮校的熱情,比團結、比工作、比學習、比紀律、比文明、比奉獻在全校蔚然成風。
30年赤膽忠心滄桑砥礪,30年殫精竭慮風雨兼程,幾代衛校人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共同譜寫了一曲以和諧發展為主旋律的華麗樂章,為周口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的繁榮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回顧30年的偉大成就,有千萬個理由足以令人自豪,但大氣謙和的衛校人沒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全校上下正在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好時機,積極謀求校區遷址擴建,為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實現學校發展的再次騰飛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