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讓“小病解決在基層”逐步成為現實
??? 三年培養六萬全科醫生
??? 解讀人: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有關負責人

??? 資料圖片:2010年7月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醫科大學校長郝希山(右)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為畢業的留學生授予學位并撥穗。
????日前,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
????從今年開始,我國將在3年內培養6萬名全科醫生,基本實現城市每萬名居民有1—2名全科醫生,農村每個鄉鎮衛生院有1名全科醫生。到2020年,我國將通過多種途徑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基本滿足“小病解決在基層”的人力支撐要求。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利用率為30%左右
????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目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利用率為30%左右,與50%—80%的國際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利用不足”現象仍然嚴重。
????當前,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執業醫師尤其是全科醫師數量嚴重不足。我國約有6萬名執業范圍為全科醫學的執業(助理)醫師,僅占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3.5%,遠低于國際上30%—60%的平均水平,其中,中醫類別全科醫師數量更為不足。我國農村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基層,合格的醫療衛生人才更為短缺,仍有部分鄉鎮衛生院無執業醫師,24%的鄉鎮衛生院沒有中醫類別執業醫師。
????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素質不高。我國鄉村醫生大多學歷不高,56.7%的鄉村醫生不具備報考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的資格。鄉鎮衛生院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不足2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技術人員高級職稱人員不足4%。基層醫生難以取得城鄉居民的信任。
????基層醫療衛生隊伍不穩定。由于社會認同度低,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難以吸引和穩定人才,這種狀況在條件較為艱苦的山區、民族地區和貧困邊遠地區尤為突出。
??? 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規劃》提出,積極引導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本專科醫學類專業教育開設全科醫學必修課程,加強對學生在醫患溝通、團隊合作、健康教育、社區預防保健、衛生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培養,強化臨床實踐和社區實踐教學。
????逐步實施高等醫學院校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項目,推動地方高等醫學院校根據本地農村衛生實際需求,探索實踐基層衛生服務人才培養新模式。
????加快建立全科醫生的培養制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時間為3年。按照全科和專科培養方向的不同目標和要求,采取相應的培訓模式。全科方向的培訓,前兩年在已取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臨床培訓基地進行以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為主的通科系統培訓,第三年在已取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縣區級實踐基地完成規定時間的服務鍛煉。培訓期間,培訓基地組織參加全國統一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通過轉崗培訓途徑培養全科醫生。對在職人員進行全科醫學轉崗培訓,是為解決迫切需要全科醫學人才和規范化培訓周期較長之間的矛盾而采取的過渡性措施,也是近三年全科醫生培訓的主要途徑。轉崗培訓以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為主,在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進行通科輪訓,選拔5萬名符合一定條件的在崗執業(助理)醫師按需進行1—2年的分程培訓。
????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途徑為縣級醫院培養合格醫生。由縣級醫院委托培養或衛生行政部門定向培養,對1萬名臨床醫學(含口腔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本科畢業生,在經過認定的培訓基地進行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 鼓勵衛生人才下基層
????《規劃》提出,進一步加大政策的優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引導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和經規范化培訓合格的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業,優化基層醫療衛生隊伍。
????對于志愿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業,并連續服務三年以上的高校醫學畢業生,按國家有關規定,根據高校隸屬關系實施相應的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給予解決縣(市)城鎮戶口,并幫助解決配偶就業和子女就學問題。
????積極引導經過規范化培訓合格的住院醫師到基層就業,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選聘人員時要優先聘用,對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人員,可優先解決城市戶口。
????經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合格或注冊全科醫師后可提前一年晉升職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放寬外語要求,論文不做硬性規定,晉升標準向接診量、群眾滿意度評價等因素傾斜。
????鼓勵引導優秀醫學人才到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對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衛生機構工作,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設置特設崗位。(記者 白劍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