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86年拍攝的科大少年班學生在做實驗。
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典禮上,同學們把帽子高高拋起。
10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出臺了2011年招生方案: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在199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優秀高二(含)以下學生均可報名,特別優秀者年齡可適當放寬。招生方案顯示,考生學習成績原則上要求總排名位于所在年級前列或在學科競賽等方面有突出表現;凡年齡或學歷不符條件者不予報考;若弄虛作假,一經查出,取消報考及錄取資格。準備報考2011年少年班的考生,可登錄中科大網上報名系統報名,網上報名系統開放時間為2010年10月15日~12月30日、2011年2月21日~2月28日。
從當年大名鼎鼎的“神童”寧鉑出家、干政“自我封閉”、謝彥波“有心理問題”等問題的出現,中科大少年班一直備受全社會的關注。“少年班是培養人才還是摧殘人才?”“到底還要不要辦下去?”一時間,討論在校內外激烈展開,網上各種論壇里也不難找到類似話題。為此,筆者冷靜尋找答案,走訪了中科大校領導、少年班管理人員、少年班校友、在校生和家長及教育專家。
由“問題學生”引發的爭論
1978年3月,在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導下,在方毅等領導同志的支持推動下,為探索中國優秀人才培養規律,盡快培養科技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少年大學生集中培養基地——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之后,國內十幾所重點大學相繼辦起“少年班”,但不久又紛紛停辦。
中科大少年班辦學之爭源于它的“問題學生”:近幾年,經常有指責少年班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問題嚴重、人際交往困難”的文章見諸報端和網站,不時引發人們對少年班辦學的爭論。
當年,19歲的少年班2001級學生馬麗麗(化名)竊取同學的國外大學邀請信事件公布后,立即被炒得沸沸揚揚。學業優秀并被評為“模范團員”的女大學生卻做出了如此不光彩的行為,有人批評、有人謾罵,也有人同情。當然,大家更關注的是,事情竟然發生在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不久,有人以此為由頭否定少年班教育模式。一位網友的話代表了這部分人的觀點:“反對把小孩子送去讀大學,他們身心還未成熟就去接受高深的大學教育,很容易犯錯誤。少年班該停辦了。”
《南方周末》曾發表文章,對寧鉑、干政、謝彥波的現狀進行了詳細的描述。30多年前,這3人是紅透大江南北的“神童”,是全國億萬家庭教育孩子學習的榜樣。而今,他們出家的出家,避世的避世,總之,離大家的期望距離甚遠。人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又進行了一場“少年班,辦還是不辦”的爭論。甚至連寧鉑的同班同學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以自己的感受而言,中國不能沒有少年班”,一派則認為“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絕不會選擇少年班”。
優等生多是少年班的現實
分管少年班工作多年的中科大副校長程藝告訴記者,少年班幾乎每年都有幾個“問題學生”被退學,有的自控力差、貪玩、學業跟不上,有的品行不端,還有的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也有個別學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被迫休學。但這些現象在普通班級同樣存在,不是少年班的特有現象。不能因為少年班名氣大就不允許它出問題,也不能僅僅因為出了少數“問題學生”,就懷疑它存在的必要性。
從總體看,少年班學生在中科大優秀學生中占很大比例。
據學校跟蹤調查,少年班畢業生成才率非常高,考取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生,及獲得博士學位的比例遠高于中科大的普通本科生。其中,數百名杰出人才活躍在國內外知名學府、科研機構和經濟領域,一般在30歲左右就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
82級少年班學生盧征天發明了原子陷阱追蹤分析法。以往的原子、分子探測法最多只能計算出5萬年前的化石環境與年份,他的發明可以推算數十萬年前乃至100萬年前的地形、氣候、太陽活動史、海洋形成與流向等情況。
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納米碳管的秦祿昌、世界上第一位認知學博士張家杰等國際知名的杰出人才,都曾在中科大少年班度過大學時代。
少年班管理委員會主任陳卿以他掌握的數據得出這樣的結論:“從培養科技人才的角度看,可以毫不慚愧地說,少年班成立至今,中國沒有哪一所學校的哪個系有過這樣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