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需保障
簽訂協議保護權益,不要為實習而實習
針對大學生實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吉林兢誠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秀麗認為,目前大學生實習屬于買方市場,能夠簽訂保障協議的是少數。即使能夠簽訂協議,實習單位也可以把許多苛刻的條件轉嫁到大學生身上。因此,她建議,可以由保險公司推出一種“大學生社會實踐險”,然后由學校統一為外出實習的學生購買。
陳秀麗說,目前,大學生與實習單位的關系基本上受民事法律調整,法律對實習生是否應該繳納實習費,實習單位是否必須支付實習報酬并沒有明確規定。實習生到實習單位時,可以要求和實習單位簽訂勞動保障協議,約定在工作中受傷是否享受工傷待遇、如何賠償,以及勞動報酬等問題。雙方一旦就合同達成一致,就會發生法律效力?;蛘哂蓪W校出面,簽訂學校、實習單位和學生三方協議,規定學生實習期間的報酬及工傷待遇等問題。
南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月波提醒學生:首先要重視實習,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實習機會。良好的實習經歷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協調合作能力、抗壓和耐挫能力,這些都是在學校中得不到的寶貴歷練。實習不一定非要去大企業、名企業,不要為了實習而實習,要盡可能多方面地鍛煉自己;盡量在明確了職業理想和求職方向以后再制定實習計劃,實習單位最好與未來的求職目標相關。劉月波說,一份出色的求職簡歷,其中一半內容應該是校內實踐和校外實習,一名大學畢業生應該擁有兩個月到半年的社會實習經歷。
如何提升實習這門“必修課”的質量,高校也在探索中。目前,各高校普遍與所在地區簽訂了共建協議,其內容涉及人力資源開發、人才培養、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以南開大學為例,該校以聯合培養人才為主旨,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組織區域市場調研和校企合作,洽談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近幾年陸續開辟了“南開大學泰達人才培養基地”、“南開大學畢業生廈門市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等實習實踐基地243家。每年學校還會在校園網上公布一些實習信息,組織實習專場招聘會。
然而對于南開大學每年3000多名本科畢業生和2700名左右的碩士畢業生來說,學校提供的實習機會仍然是杯水車薪,更多適合的機會,還要靠學生自己尋找。 ?。ㄗⅲ何闹胁糠謱W生姓名為化名。)(記者 朱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