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跳槽型】畢業三年跳槽三次 從逃離北京回家鄉,到再度回到上海,本科畢業生小蕾三年時間已經跳槽三次。? 2008年,小蕾本科畢業。由于所學專業是傳媒,且能力出眾,所以尚未畢業,就拿到了一個財經類報紙和一個門戶網站的offer,且提前就進入到了這家財經類報紙實習。但是實習之后的經歷讓小蕾很受挫。小蕾稱,自己實習的這家報紙當時正處于轉型期,沒有任何的財政撥款支持,只靠寫負面報道要挾企業給錢。自己堅持了多年的新聞理想,在這份工作面前全部成為泡影,自己之前努力做出的報道本希望能證明自己的價值,結果卻只是報社的生財之道,讓小蕾覺得十分灰心。? 從小就堅持原則認死理兒的她決定離開傳媒行業。這次轉型讓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大跌眼鏡。學了六年法語、四年新聞的她,竟然選擇了去一家北京連鎖的私營蛋糕房做店長,月薪約1500元。剛畢業的時候,周圍的同學們工資都不太高,普遍在三千元左右。但小蕾從來不透露自己的工資,因為一千多的薪水在北京這樣的地區實在難以啟齒。但既然選擇了這個從基礎做起的服務行業,小蕾任勞任怨從不抱怨。? 小蕾說,在他們公司,自己的學歷是最高的,包括老板在內的所有同事都不理解自己為何要來這里工作,也不相信自己能堅持多久。盡管薪水微薄,但由于小蕾自己的信念很堅定,所以一直極力維持自己的工作熱情。從一開始與別人合租,到自己去租地下室,這份工作讓小蕾遠離同學朋友,生病的時候自己在地下室窩著整天不出門。? 堅持了一年左右,小蕾因為工作出色,開始管理多個蛋糕店,且自己策劃了不少蛋糕房的活動。公司高層也逐漸讓她承擔一些網站營銷策劃方面的工作。原本以為自己能進入企劃部門工作,但公司對企劃工作一直不太重視,企劃部門只有兩個人,且部門領導還是老板的親戚,小蕾感覺即使進入這個部門也沒有任何前途。在這里繼續待下去,已經毫無意義。? 小蕾回憶稱,自己當時也不是沒想過繼續留在北京工作,但是自己需要一段時間來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在北京的開銷太大,所以不足以支撐自己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待業期。? 于是,小蕾回到了家鄉武漢。靠著自己的專業,小蕾進入當地一家報紙的網站部門工作。可由于大學是在北京念的,同學朋友不是出國就是在外地,家里的長輩也沒有太多的人脈關系,小蕾身邊沒有能夠為她提供幫助的人。同期進去的同事靠家里找人很快就做了部門領導的助理,自己卻還只能默默忍受著加班和領導的臉色。“越是小地方,越是看重送禮走關系。”小蕾說。? 堅持做了一年之后,小蕾發現自己實在是忍受不了當地類似事業單位一樣的工作氛圍,決定春節后跳槽到上海。在她選擇跳槽的時候,其實單位已經向小蕾伸出了橄欖枝,表示愿意給她編制,但小蕾拒絕了。小蕾說,北京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機會多一些,更容易找到一份靠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所發展的工作。“我不想年紀輕輕就像老年人一樣生活”,小蕾說,雖然自己知道到了上海也會很難,但總比這么年輕就開始熬生活強。? 本報記者張曉鴿 專家分析?工作兩三年跳槽居多 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陳曦表示,以她多年的市場經驗以及企業招聘量來看,春節后都是跳槽的一個高峰。造成這個高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春節代表著一年工作的終結,新的開始,一些想轉換崗位的職場人士都會以此作為一個節點。? 另一個現實原因是:春節后,各種年終獎金已經發完。企業每年在做新的規劃和調整的時候,都會誕生一些新的工作崗位,一般會考慮在春節之后,集中招聘,出現很多新的工作機會。? “實際上,計劃節后跳槽的人可能從上一年10月之后就開始運作了。”陳曦介紹,在這些跳槽的人群中,剛工作兩到三年的職場新人跳槽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一般來說,工作2—3年后,已經能勝任自己的崗位要求,對工作有了深入理解,他們渴望通過跳槽實現自我的突破。? 陳曦建議,如果有了工作經驗再跳槽最好能有一個腳踏實地的規劃,如通過一些測評更好地認識自己,也可以到網上搜集一些信息,將職業規劃具體到行業和公司。然后依照招聘需求,對照自己目前所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是否有差距,做好準備再去應聘,這樣比盲目跳槽幾率更高。 跳槽避免意氣用事 陳曦介紹,目前一些職場新人大大縮短了跳槽期,有的甚至工作僅一年、半年就考慮跳槽。實際上,職場新人在這個階段還在尋找自己的職業方向,不應過于頻繁地更換崗位。很多新人忍耐性比較差,遇到一點挫折就想換工作。如果能再堅持一下,學會忍耐,可能就會找到更多的工作技巧。? 對于一些工作多年的職場人士,在跳槽時會更多考慮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考慮自己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的吻合,愉悅的工作環境、理念趨同的合作伙伴、薪酬等。如果是因為對現在工作不滿意、不如意,帶著一種換換環境的想法去跳槽,結果往往不理想。?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李鈞認為,跳槽最重要的是明確目的,既然要跳就應該越跳越高,越跳越好,盲目和一時沖動都不可取。比如,年終獎下發之后,不少人在微博上“曬”獎金,有了比較就會產生不平衡心態,對工作有了抱怨。于是,有些人在沒找到下家的情況下,只為出口氣而跳槽;也有些人看周圍朋友都跳槽了,禁不住忽悠也跟著“跳”了。? 李鈞建議,跳槽一定要有原則,職場人要衡量一下新工作對職業發展是否有增值效果,薪資是否更加優厚等方面的利弊,如果違背了自己的原則,那還不如“臥槽”。 跳槽“臥槽”因人而異 李鈞認為,是選擇跳槽,還是臥槽,要因人而異。? 第一,職場骨干要注重職業可持續性,特別是想轉行的人,一定要慎重考慮。人力資源部門招聘有相關經驗的員工,會先在招聘網上搜關鍵詞“人力資源”,再調閱簡歷。如果應聘者原本做銷售,現在想轉行做人力就很吃虧,因為他的簡歷上沒有人力資源的工作經歷,所以他的簡歷被調閱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第二,職場新兵如果沒有“硬傷”最好“臥槽”。對于剛踏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跳槽前理性分析自己與工作的契合度很關鍵。因為剛進職場一定會經歷一段磨合期,如果這種不適應是通過自我調整可以接受的,只要不是“硬傷”都不要急著跳槽。如果認定自己的個性與公司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那么可以跳。比如,公司的某些規章制度自己實在難以接受,像上下班“打卡”,適應了半年仍難以做到;或者是喜歡朝九晚五規律生活的人卻進入媒體等作息不規律的行業,有類似情況的人,跳槽是明智之舉。? 第三,逃離或逃回北上廣的職場人士,應該區分其逃離或逃回的性質是主動還是被動。逃離和逃回北上廣已成為時下的一股新風潮。這些人中有部分屬于主動逃離,他們多出于家庭或婚姻的需要。這類人要擺正心態,在一線城市生活工作過的人,回到二、三線城市一定會出現心理落差,自己是否能接受;另一部分人屬于被動逃離,他們適應不了大城市的快節奏和強競爭,或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希望回家鄉大展拳腳。這類人如果在“逃離”前沒有做足功課,難以避免再逃回北上廣的命運。相較于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的招聘渠道會相對匱乏,找工作大多需要靠親朋好友的介紹,所以摸底工作很重要,先在親朋中探探口風,看有沒有和自己專業對口的人脈關系。只是一時沖動,想當然的認為在小地方就能一展所長,恐怕會以失敗收場,到時再想逃回北上廣就得不償失了。 本報記者張靈 李琦 專家提醒?不可盲目以春節為跳槽點 對于春節后選擇跳槽的職場人士,就業指導專家趙正寶表示,跳槽本身屬于正常的人才流動,不見得一定要選擇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節點。但許多人愿意堅持到年終,拿到年終獎再離開,所以導致了春節后跳槽這一特殊的現象。? 趙正寶表示,在跳槽的人群中,70后的居多,他們本身的閱歷和社會經歷相對豐富,行業積累和人脈關系也比較深厚,即將進入不惑之年的他們,對未來的危機感更強。對于80后而言,則更多是出于挑戰自己和實現自我的想法在跳槽。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更注重物質回報。面對較高的生活成本壓力時,他們會尋找經濟回報更高的工作。? 然而,無論是70后,還是80后,趙正寶都建議,職場跳槽的目的還是找尋自己更合適的職業方向,而不是盲目、倉促地跳槽。如果只追逐高薪,就會放棄一些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追求,短期內看似沒什么影響,等大多數人跨過35歲后就會發現,自己可能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標。? 趙正寶建議,如果確實計劃跳槽,可以在節后結合自己的知識、經歷、興趣、能力、家庭實際條件等,制定一個2—3年的職業規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為新工作做好準備工作。? 本報記者張曉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