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始有人惦記我們的活兒了”
——走近忙在溫室大棚里的女工
曹梅在溫室大棚里忙活
????春節臨近,農貿市場上各種新鮮蔬菜琳瑯滿目,那么,這些蔬菜是怎樣生長的呢?1月24日,記者走進位于淮陽縣西外環路東側的新陸春天生態農業園區的蔬菜溫室大棚,近距離感受了管護蔬菜女工的生活。
????上午8時,和往常一樣,46歲的曹梅與一位工友卷起覆蓋在溫室大棚上的棉被后,走進屬于她管護的一個和足球場差不多大小的黃瓜大棚。這里溫暖如春,滴翠流綠的黃瓜藤長得將近趕上人的肩膀高,青翠的葉子下掛滿了大大小小的黃瓜。“昨天剛摘過菜,今天主要給黃瓜打叉、盤藤、澆水。我們一般是摘菜和料理隔天進行。”曹梅說著忙活起來。
????曹梅是淮陽縣城關回族鎮團結行政村人,2011年,新陸春天農業公司在他們村流轉500畝土地建起蔬菜溫室大棚和養殖場,她把家里的3畝多地按每畝每年1300元的價格租給了公司,自己也走進這個園區,由傳統的農民變成了一名料理大棚蔬菜的女工。
????“這棚反季節黃瓜和其他棚里的西紅柿、茄子都是去年10月種上的,一般可摘菜到今年3月。種植黃瓜結束后,將換茬種上豆角等蔬菜,一般能摘菜到8月底。”言談話語間流露出,曹梅已經是一個熟悉大棚管護的“女把式”了。
????該園區負責人趙丕龍說,料理他們30多個大棚蔬菜的20多名工人,大多與曹梅來自一個村。當初他們土地流轉給公司后,就進園區當了工人。
????曹梅說,每天走進大棚,自己就像棚里蔬菜的“保姆”,而這些綠油油的蔬菜就像她的“孩子”。為了讓這些“孩子”能茁壯成長,她每天都較長時間待在大棚里。感覺勞累了,就走到棚外休息一會兒,“人有了精神才有勁” 。每天,曹梅就和工友們從早上8時一直忙到下午5時多,公司還免費提供早餐和午餐。
????在進入農業園區之前,曹梅也隨丈夫外出打過工,條件艱苦、工資不高不說,更主要的是人在外地照顧不了年邁的婆婆和老家的孩子。舍不了這些,曹梅和丈夫商量后,自己就守在老家。直到新陸春天租了她家的地,她才又有機會上班。
????“在大棚里干活,環境還可以,冬天即使外面零下六七攝氏度,大棚里仍保持20攝氏度左右。我們現在每月基本工資為2100元,另有效益工資,每摘1公斤菜再加0.2元勞務費。”曹梅邊熟練地打理黃瓜邊說,平均每天摘菜近150公斤,一個月就是近4500公斤,這樣一個月又有近900元的收入。加上基本工資合計將近3000元。“掙了錢,又能照顧家,俺挺滿足的。”
????如今,曹梅在園區里上班比以前只種地時的收入多好幾倍,因此,守在村里的不少鄰居時常向她打探:啥時間園區再招工,別忘了給大伙兒捎個話。“看來,我們這個活兒,開始有人惦記了 。”說到這兒,曹梅臉上掛滿了自豪的神情。
????●記者 侯俊豫 文/圖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