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瑞輝:智能通訊有你更任性
張瑞輝
晚報記者 張洪濤 文/圖
珠三角,又稱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的“南大門”。這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深圳,作為珠三角地區的一個重要城市,它的發展歷程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這里成就了眾多來此尋夢的追夢人,而來自周口淮陽的張瑞輝,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來深圳尋夢的代表性人物。
他不僅見證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化大都市的巨大變化,也成就了自己從一個普通創業青年,轉變為珠三角通訊設備行業“排頭兵”的光輝歷程。他所在企業生產的通訊設備產品不僅占據了國內大半市場,還出口到了東南亞國家。
5月12日,記者跟隨“出彩周口人”采訪團一行來到深圳,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區西麗留仙洞桑泰科技園的信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太集團”),記者采訪到了這位珠三角通訊設備行業“排頭兵”、信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瑞輝。
身材高大壯實,舉止儒雅,談吐謙虛和藹,待人熱情……這是張瑞輝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探訪研發基地
當日上午,記者一行首先來到信太集團的核心陣地——通訊電子產品研發基地,實地感受了一把張瑞輝在深圳這片熱土打拼創業取得的輝煌成就。這些成績的取得,一定程度上也為我們周口人增了光、添了彩,讓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
通訊電子產品研發基地,可以說是通訊發展的核心部門,也是通訊企業發展最為重要的一環。由于這里接觸到的是國內乃至全球通訊電子產品行業的前沿技術,因此,通常情況下研發基地里的信息都是不對外界公開的。能有幸參觀這樣一個部門,讓我們這些通訊設備行業的“門外漢”們多少有些驚喜。
記者一行乘電梯來到一棟辦公樓的第六層,躍入眼簾的是整齊的辦公場所,環顧四周,員工們正緊張有序地工作著,絲毫沒有被突然出現的我們打擾到。該樓層全部是研發基地的辦公場所,公司的許多新型通訊電子產品都是在這里研發出來的。在大廳的產品展柜里,展示著公司生產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端消費類電子產品,許多機型都是國內外市場上正暢銷的產品。
與此同時,在研發基地內,記者還看到了關于信太集團的詳細資料: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注冊資本7000萬元人民幣,實際投資規模達10億元人民幣;公司專注于智能手機設計、整機業務、無線通信、平板電腦等產品的研發制造及供應、銷售、出口和售后服務;2012年,公司躋身中國民營企業綜合競爭力50強,是國家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生產的通訊設備不僅占據國內大中城市的市場,還出口到美洲及東南亞國家。
2013年,在東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信太集團在東莞市沙田鎮齊沙村購置150畝工業用地,建立了信太工業園。園區配備建設近8萬平方米的中央空調標準廠房,為企業的全新戰略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過10多年的發展, 信太集團旗下擁有深圳市太和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瑞太和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信太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等7家全資子公司,擁有員工4000多人,信太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高新科技電子行業的一支“新秀”。
懷揣50元南下闖深圳
隨著信太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張瑞輝的人生也在不斷續寫著輝煌。如果不是和張瑞輝朝夕相處的人,很難想象這位信太集團的老總,老家竟然是周口淮陽的一個小村莊。張瑞輝一窮二白的家庭背景和充滿傳奇的創業經歷,讓他身邊的同行和朋友既敬佩又驚訝——他們怎么也想象不到,一個從豫東農村走出來的北方小伙子,是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南方城市里,一步步闖出如今這片天地的!
張瑞輝的家鄉在淮陽縣一個小村莊,幼時貧困的家庭環境,雖給他的人生帶來了一些磨難,可也造就了他堅毅、不服輸的品格?!凹依镄值芏啵以诩抑信判欣衔?,當時家境不好,想吃鹽都得拿雞蛋去換……”當日上午,張瑞輝坐在寬敞明亮的董事長辦公室內,回憶起在家鄉生活的日子,眼睛里滿含深情?!半m然那時候生活很苦,可是我們周口人骨子里就是有一種人窮志不窮的精神?!闭勗掗g,張瑞輝突然話鋒一轉,開始講述他大學畢業后一次難忘的人生抉擇。
1987年,張瑞輝從天津信息技術學院畢業后,認為在南方發展會有更多機會。于是,他放棄了回到家鄉工作的機會,帶著僅有的50元錢來到深圳,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我大學畢業那年,深圳一家在當時國內比較有名氣的大企業來到學校招聘人才,一共有3個名額,我就是其中之一?!睆埲疠x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的深圳,可以說是一片追夢者的熱土,很多人愿意來闖深圳。他當時到深圳的時候,深圳的最西邊全是荒山、荒草,根本沒有道路。
然而,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總是殘酷的。由于在深圳水土不服,一段時間以后,那兩名同學選擇了放棄,回到各自家鄉另謀出路。而張瑞輝卻沒有半途而廢,他咬咬牙根,憑借著幼時養成的肯吃苦、不服輸的品格堅持了下來。很快,勤奮能干的他就成為了企業生產部門的負責人。之后,表現優異的張瑞輝又被另一家企業高薪聘請,做了生產部經理。
打工經歷為創業積累財富
就這樣,張瑞輝帶著身上僅有的50元錢,從最基層的生產一線員工做起,用自己的勤奮好學與不懈努力,實現了從一名大學畢業生到企業管理者的轉變,正是這段打工經歷,為他日后的創業積累了寶貴的財富。
如今,已經創業有成的張瑞輝,回想起自己剛到深圳時打工的經歷,心中感慨萬千。他欣慰地說;“咱們周口人都是能吃苦耐勞的,我們不論到哪個地方,都能生存下來,生根發芽。周口人不僅在深圳,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涌現出了許多非常優秀的人才,這與咱吃苦耐勞的周口精神密不可分,只要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去做每一件事,堅持自己的夢想,我相信,無論做什么事都會成功!”
打開張瑞輝的人生簡歷,你會發現,確如張瑞輝介紹的那樣,他有著長達10多年的打工經歷。從1987年大學畢業到深圳打工,從一名默默無聞的生產一線員工成長為企業管理層……10多年來的打工經歷,歷練了他的人生,磨練了他的品格和意志,也積累了先進的管理、生產和銷售經驗。
“有人認為,創業需要機遇;也有人認為,創業需要資本;還有人認為,創業需要高科技。但是在我看來,創業者最需要的是積累經驗?!?張瑞輝說,打工經歷無形中為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有這些經歷,才讓創業成為了可能。
如今,通過艱苦創業,張瑞輝已經是信太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也見證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到現代化都市的巨大變化。
要打造
世界一流的電子制造企業
現在, 張瑞輝又有了更遠大的夢想:第一個夢想是眼前目標,用3年時間,把企業做到全世界前十的通訊產品制造企業;第二個夢想是整個集團的發展遠景,用20年的時間,把太和集團打造成一個世界一流的中國本土電子制造企業。
作為一位農民的孩子,張瑞輝并不滿足于現在的成就,他不但要讓他的員工過上更體面更幸福的生活,還要更多地回報社會,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
張瑞輝分析,國內消費電子市場進入后成長期,正處于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市場洗牌規模和范圍在擴大。在這一時期,市場競爭將更加殘酷,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將主要表現為從短期競爭向長期競爭轉變,從業務合作向資本合作轉變,從價格競爭向技術競爭轉變,從同領域合作向跨領域合作轉變,從同領域競爭向多領域競爭轉變,從國內合作向跨國合作轉變。
將發展目光投向全球市場的同時,張瑞輝也心系著家鄉的發展變化。他對記者說,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將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加快科學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搶抓機遇,創新舉措,精心運作,扎實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成效顯著,綜合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產業集聚為通訊行業在我省集聚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張瑞輝向記者透露,信太集團今年計劃在鄭州新鄭航空港區籌建一個年產2000萬部手機終端設備產品的項目,目前項目建設選址、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張瑞輝表示,有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加上行業內的資源優勢互補,他有信心在家鄉把企業做強做大,為中原經濟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