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瑞才
近年來,鹿邑縣楊湖口鎮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創新實施政府引導、公司鋪路模式,大力發展蒲公英等中藥材種植產業,深挖 “三農”潛力,為廣大村民開出發展“良方”, 讓貧困群眾迅速脫貧摘帽奔小康。
偶然結緣 外鄉人發現種植寶地
小小蒲公英真能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帶著一絲疑問,記者決定一探究竟。當年輕的“外鄉人”王潘潘應約來到鎮政府,記者不敢相信,她就是發現了楊湖口鎮這片中藥材種植寶地,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現年31歲的王潘潘是安徽亳州人,生于中藥世家。她從16歲起就隨家人走南闖北,并于2012年在亳州市創立了自己的中藥材貿易公司。2013年,王潘潘到楊湖口鎮收購蟬蛻時,發現當地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收益低。聯想到這里距藥都亳州僅30公里路程,如果能在這里大規模種植中藥材,自己不僅有了固定的供貨基地,而且還能帶動這里的群眾脫貧致富。抱著試試看的心理,2014年麥收后,她從當地取回土樣,到亳州專業機構化驗。當拿到“土樣松軟,各種礦物質豐富,適合蒲公英等根莖類種植”的化驗結果時,王潘潘非常高興,隨后決定在當地大規模種植蒲公英,抱團發展當地經濟,協助群眾脫貧致富。
政府引導 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
萬事開頭難,如何讓當地群眾規模種植蒲公英自然也成了王潘潘面臨的一道難題。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當地群眾一時無法接受種植中藥材。為此,王潘潘采用先帶動、后發展的方法,自己租地示范種植,并說服有闖勁的年輕人小范圍實驗種植,她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并承諾回收中藥材。得知王潘潘推廣種植蒲公英的消息后,因病致貧的楊湖口鎮李樓村村民李永杰抱著孤注一擲的心理,承包50畝地種植蒲公英,沒想到當年就獲得20多萬元的凈收益。
之后的兩年多時間,周邊村民紛紛登門“取經”,踴躍報名加入種植行列,并自發成立了中昂藥材、浩鑫中藥材等10余家專業種植合作社。王潘潘以市場為導向,集群眾之力量,聯合10余家合作社共同成立了河南省廣進源中藥材有限公司,主要經營以蒲公英為主的種植、收購、茶品深加工等。楊湖口鎮黨委、政府及時跟進,積極引導,搭建企業與農戶對接“金橋”,傾情做好服務,幫助“農”字號企業做大做強,讓廣大村民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掙,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該鎮黨委書記李耀坤在接受采訪時說:“為鼓勵扶持‘雙創’企業,我們建立班子成員分包幫扶企業制度,實行‘一對一’‘一對多’服務,與返鄉創業人員、專業合作社、外地客商一道,瞄準市場需求,把創新融入生產、加工、營銷、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提升競爭力,搶占市場制高點。同時,我們還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辦公室,既能讓從事農業的企業租賃土地方便、快捷、高效,又能防范風險,充分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做到雙方互利雙贏。”
企業為媒 脫貧路上決不落一人
在成立河南省廣進源中藥材有限公司之初,王潘潘就確定了要配合政府帶領周邊群眾共同脫貧致富,力求不讓當地的每一個人在發展中掉隊。通過積極與政府對接,王潘潘創新采用“公司+基地+種植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的運作模式,對有種植意愿的貧困戶,公司免費培訓,提供技術指導,承諾回購。對于無勞動能力,不愿種植中藥材的貧困戶,公司優先流轉他們的土地,吸納有條件的貧困戶到公司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
該鎮楊虎頭村貧困戶李新國今年44歲,身體殘疾,無法干重活,與82歲的父親生活在一起,家庭非常貧困。提起王潘潘,李新國總是有說不完的感激。他說:“在公司上班的一年多時間里,我學會了種植技術。今年,我和妹妹共同承包200畝地,150畝用來種植蒲公英,50畝用來種植半枝蓮。收益還不錯,我早已摘掉了貧困帽,過上了富足日子。”
“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爭取不落一人。蒲公英播種一年,多年收益。蒲公英的葉莖根都是寶,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主治咽炎、胃炎、腸炎等多種疾病。此外,用蒲公英炒制的茶葉還具有特殊的藥用和保健價值。”用蒲公英炒茶致富的村民王存良告訴記者,他和王明杰合作承包了500畝地種植蒲公英。為進一步提高蒲公英的經濟價值,經政府牽線和王潘潘介紹,他們購進炒茶設備,請福建炒茶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做起了蒲公英茶的產品開發。目前,他們的炒茶生意做得是風生水起。在楊湖口鎮,像王存良這樣的炒茶戶,還有三四家。
“我們通過合理配置各種中藥材種植資源,避免盲目發展和內部惡性競爭,并利用公司的集中優勢,從資金、種子、技術上幫助種植戶,抱團發展高效農業,助推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該鎮黨委副書記孫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僅王潘潘的廣進源公司就擁有廣進源種植和聚英堂種植兩個品牌,流轉土地7000畝,下屬農戶散種土地995畝,主要種植蒲公英、夏枯球、薄荷、貓爪草等中草藥。在一批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楊湖口鎮從事中草藥種植和蔬菜種植的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實現土地流轉面積兩萬畝,其中流轉貧困戶土地近600畝,帶動貧困戶700余人脫貧致富。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