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李瑞才
潔凈通暢的道路,清澈見底的溝渠坑塘,隨處可見太陽能路燈、高清攝像頭,粉飾一新的墻體以及圖文并茂的各類創建公益廣告……今年十一小長假其間,在外務工的鹿邑縣馬鋪鎮馬北行政村村民張建民回到家鄉,印象中那個“道路坑洼、經濟落后、環境臟亂”的急公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集生態秀美、村容整潔、產業富民、鄉風文明于一體的美麗新馬鋪。張建民感慨地說:“兩年沒回家,沒想到家鄉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天藍、水清、道路通暢,大街小巷整潔干凈,六村共建給家鄉帶來的變化難以想象。”
這些情景,是馬鋪鎮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馬鋪鎮以“六村共建”工作為契機,按照“規劃科學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素質美”的定位,建設與管理同步、物質與精神并舉、常態與長效結合,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全面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
倡樹文明新風,讓鄰里家庭和諧起來
在馬鋪鎮謝莊村,說起張燕花,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直夸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好媳婦!”1990年,21歲的張燕花經媒人介紹和謝莊村的謝玉平結為夫妻。結婚后,張燕花善解人意,十分勤快,對公公婆婆懂事孝順,跟丈夫相敬如賓,與鄰里相處得和睦友善。2005年公公婆婆兩人因長期的高血壓,相繼得了腦中風臥床不起,丈夫又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侍候老人的重擔從此便落在她一個人肩上。怕公公婆婆得褥瘡,她夏天每天都要用熱毛巾給老人擦身、按摩甚至用手往外摳糞便;冬天,為了不讓老人吃涼飯,她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溫上,并一口一口地喂老人......
在馬鋪鎮,像張燕花這樣的孝順媳婦出現數十人之多。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該鎮黨委書記朱保宇表示,鎮黨委、政府以樹立和宣傳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講好馬鋪故事為切入點,大力弘揚孝善文化,充分發掘孝善文化內涵,創新孝善文化推廣模式,在全鎮開展“我接父母一起住”和“好媳婦、好婆婆、致富帶頭人”活動,發揮榜樣的力量,建設村級“孝心墻”引導廣大群眾見賢思齊,爭做孝順子女,在全鎮形成了家庭孝心養老、社會行善敬老的濃厚氛圍。
鎮文化站開展送文藝下村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小品、快板、戲曲等宣傳方式,把孝善文化呈現給群眾;鎮司法所利用“趕大集”“宣傳頁”等形式開展法律援助活動,在普及法律過程中把年滿 60 周歲的建檔立卡貧困老人以及 70 周歲以上農村老人作為關注對象。村黨支部組織發放孝心倡議書,動員兒女孝老迎老,接獨居父母回家合住,共享天倫之樂。通過全面推進“鄉風文明行動”,全鎮所有行政村(自然村)達到一片干凈整潔環境、一篇家風家訓、一則村規民約、一系列道德講堂、一支法律援助志愿隊、一個紅白理事會、一組農技講堂“七個一”的文明創建目標,努力打牢鄉風文明振興之基,讓新時代鄉風文明春風化雨馬鋪鎮的每一個角落。
播下增收種子,讓貧困家庭富足起來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如何通過志智雙扶和產業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拓寬穩定增收渠道,推動貧困群眾全面脫貧,馬鋪鎮開展了“一包油菜種,一塊廢閑地,小處著眼,激發貧困戶增收內生動力”產業扶貧活動。依托全鎮開展的“農村“兩廢”“四空”“四堆”專項整治與綜合利用”(以下簡稱“二四四”)活動,將廢閑地整治復墾與貧困戶增收有機結合起來,用“造血”功能鞏固“輸血”成果。各行政村對所轄自然村內的村前村后、院內院外等廢閑地進行登記入冊,動員貧困群眾種植油菜。鎮政府統一采購優質油菜種,以行政村為單位免費發放,貧困群眾按需到行政村進行領取,種植收益歸群眾所有。目前,全鎮已整理廢閑地3000畝,基本實現每戶貧困戶整理一塊廢閑地,可以基本實現“種上一分油菜田,剩下一年吃油錢”的惠民目標。
另外,該鎮還通過積極培育多種類型適度規模農業經營主體,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推廣“公司+種植園(養殖園)+農戶”的農業組織模式,引導農業企業采取租賃、托管、代養代種等方式將農民有效組織起來,帶動中藥材種植、煙葉等經濟作物種植及特色果蔬種植、深加工等農業產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大力度推進基礎設施改善、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全面推進治水、凈氣、護田和村邊、路邊、水邊、屋邊綠化。
致力科學謀劃,讓美麗鄉村紅火起來
鄉村振興,農村是主戰場。如何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子,推動農村全面進步?如何建設“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五美”鄉村?馬鋪鎮確定了壯大經濟實力與創建文明村鎮同步推進的工作思路,雙輪驅動農村全面振興。
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抓手,探索產業振興新實踐,在鄉村旅游、合作經營、土地流轉等新業態、新模式中獲得多元發展,準備推出100個共享宅院,100個自耕體驗單元,100個農產品采摘園。從農業種植到大地景觀、從荒廢民宅到精品民宿、從農耕勞作到農事體驗,讓前來馬鋪垂釣休閑的人種自己的田地、采摘自己種的綠色果蔬,住別樣的民居民宿,打造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農產品產業鏈,構建集觀光、旅游、休閑于一體,特色鮮明,原汁原味的農耕文化園和特色田園綜合體。
讓“生態美”變成“百姓富”,既要美麗風光也要美麗經濟。馬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袁征說,在建設美麗鄉村的路上,馬鋪正按照“突出地域特色、突出人文特色、突出產業特色,重點抓好農家樂、民宿的規范提升、村級經濟的發展壯大,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形成點線面結合、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新格局”的路子,為馬鋪鎮的文明鄉村建設添磚加瓦。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