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韋偉 通訊員 王佳佳 ) 沈丘縣明確提出“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農村安全”的基本理念,將農村安全創建工作列入脫貧攻堅目標之一,與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同部署、同檢查、同考評、同獎懲。“去年我們治理隱患26處,移除電力線下柴垛12個,改造危房6間,更換老化線路58米,利用投影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6場次……”縣安監局駐卞路口鄉前營子村第一書記趙勇向記者介紹。這是沈丘縣安全創建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孟冬初寒,王關廟村扶貧車間內卻是暖意融融:200多名工人坐在機器前,穿針、走線、縫制,動作一氣呵成,縫紉機“噠噠噠”響個不停……
46歲的郭俊麗正在給針桿滑套處加潤滑油,只見她關閉電源,反復確認馬達停止運轉后才繼續操作。
“崗前培訓的安全知識我都記著呢,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再也經不起任何變故!”幾年前,一場意外事故導致郭俊麗丈夫重病臥床,她自己也落下殘疾,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老百姓過日子,就怕起變故。在沈丘,郭俊麗不是個例。據縣有關部門不完全調查統計,全縣因事故致貧返貧的高達1227戶,占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總規模30689戶的4%,事關全縣脫貧攻堅的整體布局和成敗。
“千條萬條,安全生產第一條!在村里,我們是工作隊,也是一線安全生產排查員!”趙勇說,駐村以來,他和工作隊堅持每周進行一次隱患排查,有效增強了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識。
在沈丘,像這樣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由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擔任網格員除隱患保安全的例子數不勝數。各職能部門也主動突擊、緊抓重點,強力推進安全創建工作穩步進行。
縣政府在全縣廣大農村實施道路硬化維修、危房危墻危橋改造、村道綠化、路燈亮化、安全飲水、溝塘保護、電力設備保險、交通標志標識設置、垃圾清掃處理、污水處理、隱患排查治理十項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安全區條件。截至目前,全縣共修建農村公路3306公里,設置溝塘防護、電力防護、道路標志標識25260處。
縣工信委會同相關企業,通過對農民工崗前安全教育培訓,在扶貧車間配備安全管理員,嚴把機械設備采購、安裝、使用安全關,規范操作規程,加強隱患排查治理等舉措,保障了扶貧車間安全運行無事故。全縣新建159個扶貧車間(基地),帶動11000人就業,其中貧困群眾2400人,人均月工資1500至3000元。
縣水利局對全縣溝、河、塘、渠進行全面排查,建立了水利狀況檔案,全面建立了河長、溝長、渠長制,落實了誰管理誰負責的安全責任制,增設更換溝、河、渠、塘安全警示標志、防護設施1460處,清理溝、河、渠24條,消除了一大批水利安全隱患,提高了防汛、防災能力,去年以來實現了溺水事故為零的新突破。
縣質監局把安全用氣知識和事故案例匯編成冊,發放到每一戶,采取舉辦宣講報告會、宣傳版面展,開展面對面咨詢服務等形式幫助群眾了解掌握安全用氣知識,并及時查處了多起非法倒裝液化氣行為,在村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去年1月,沈丘普降大雪,紙店鎮孫洼村500多個大棚面臨承重風險。縣農牧局駐村工作隊迅速組織村民,開展除雪保棚會戰,及時清除了覆蓋在大棚上的積雪,為該村挽回2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
……
安全生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除了政府作為,各職能部門推進,最為重要的還是提升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識。對此,沈丘縣從加強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入手,統籌設計、統一標準、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在全縣建立起集宣傳、教育、培訓為一體的綜合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平臺。先后投資1.2億多元,新建355處、改造74處村級組織標準化村室,新建貧困村文化廣場159處,設立固定宣傳欄578個,實現了村村有廣播室、有電腦、有宣傳欄全覆蓋。
除此之外,沈丘縣還采取送戲、送電影、送投影安全文化下鄉,舉辦安全生產培訓班,組織宣傳版面巡回展,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入戶宣講、面對面咨詢服務,進行每天10分鐘居家生活安全廣播,張貼刷寫宣傳標語警示標志,發放《農村安全使用手冊》宣傳資料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意識和除隱患保安全的能力。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