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張文明 )“俺一家在這枯河邊住了十多年了,你看這河里的水清得管當鏡子用,看著就心里舒坦。”家住淮陽縣白樓鎮沙沃村65歲的馬新席高興地對記者說。
馬新席所居住的枯河邊,過去由于缺乏管理和治理,附近村民將廢物、破爛扔在這里,形成若干個垃圾場,時常臭氣熏天,使得像馬新席這樣在這里居住的村民苦不堪言。
岸邊栽種草皮、樹木,河流清理網箱,打撈漂浮垃圾,封堵排污口……如今,當人們再次來到淮陽縣城鄉的時候,不見了曾經漂于水面的網箱與垃圾,多了幾分綠意盎然與生機。日前記者分別前往該縣的古蔡河、枯河采訪,只見這里河水清澈如鏡,岸邊綠意盡顯。
該縣水利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更好地落實河長制,淮陽縣委辦公室印發了《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關于設立淮陽縣河長制縣級河長的通知》,縣委書記馬明超任總河長,縣長王毅任副總河長,明確了各條河道縣級河長及職責。與此同時,各鄉鎮也都明確了鄉級、村級河長及職責,全縣共有8位縣級領導擔任縣級河長,121位鄉鎮領導擔任鄉級河長,365位行政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級河長。分別明確了河長分管轄區及河段,制定了河長公示牌并安放到位。
去年以來,該縣積極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多措并舉全面推進河長制建設,河長制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出臺了《淮陽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印發了《淮陽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制度》,各鄉鎮也都制定了相應的工作制度。縣、鄉鎮成立河長制工作辦公室,有專門辦公場所、專職工作人員。在全縣32條中小型河流全面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組織體系。同時以河流流經的鄉鎮為單元,共在醒目位置設立公示牌71塊,其中省級公示牌4塊,市級公示牌27塊,縣級公示牌40塊。設立了龍湖湖長,并明確了各級湖長的職責和任務。如今,過去的垃圾場變成了水碧岸綠,呈現出河面清波粼粼、灘區草長鶯飛、堤岸楊柳依依的秀美面貌,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目前,該縣河長制工作被水利部初期評估獲得優秀。
為使縣級河長巡河制度化、常態化,該縣制訂了河長巡河工作計劃。河長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提請河長巡河,并詳細介紹河長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所擔任河長的河流基本情況、存在問題。自河長制設立以來,縣級河長已巡河26次,提出整改問題21件。鄉級河長巡河2190次,村級河長堅持日常巡河。針對上級河長及本級河長巡河查出的問題,該縣河長辦采取下發《問題整改任務書》的形式,將任務交給所屬鄉鎮或相關部門進行整改,已下達問題整改任務書37份。為保證整改效果,河長辦對整改效果顯著者通報表揚,對推諉應付、行動遲緩的單位點名通報批評。
該縣結合水污染防治、城市黑臭水體改善、河流清潔行動,分兩個年度實施了新蔡河上游水系干支流治理等工程。總投資4183.6萬元,疏挖新蔡河、枯河、淮鄭河、范丹寺溝等9條河道82.3公里,修建水閘7座、橋梁42座,完成土方128.7萬立方米、鋼筋混凝土2.01萬立方米。通過淮鄭河,二次引來沙潁河水將近5000萬立方米,其中進入龍湖約2000萬立方米。通過對新運河、清水河、西蔡河等6條河道進行治理,使全縣水系連通,逐步實現河暢。
縣委、縣政府加強對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啟動了城區白樓渠、徐老莊溝等9條溝河綜合治理工程。動員全縣沿河干部群眾對河道堆積的垃圾、秸稈及水面漂浮物、水草進行打撈、清理,將河道養魚網箱全部予以拆除。為改善龍湖濕地生態環境,實現龍湖濕地生態修復和社會經濟和諧發展,該縣積極申請“世界銀行貸款河南周口龍湖濕地生態保護和綜合整治項目”。縣水利局對清河行動情況進行無空白監督、巡察,與公安、國土、航運等部門聯合執法,對破堤取土、違法搭建、非法采砂等一系列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開展沙潁河碼頭專項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經過努力,目前該縣6個市控河道水體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縣境內的河流碧波蕩漾,變成了一道道水清、岸綠的優美風景線。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