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19-04-09
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王德臣
劉楷先是太康縣王集鄉干部,因為有文采,鄉領導讓他負責黨政辦和扶貧辦文字材料整理工作。劉楷先參與扶貧工作后,不懼任何困難,不講個人得失,更不討價還價,被群眾親切地稱為“駐村扶貧之星”。
劉楷先是太康縣高賢鄉劉河村人。雖然離家很近,但是他住在鄉政府的時間遠比回家的時間多。除了方便連夜趕稿子,隨時“應召”以外,閑暇之余他陪值班的同志聊天交流,感覺這也是另外一種收獲。
劉楷先所住的房間在鄉政府院內比較顯眼,白天來他屋里的人絡繹不絕,他經常自嘲自己的住室是鄉政府“第二辦公室”。因為白天很難靜下心來,所以他寫材料的時間主要在晚上。劉楷先要寫的文字材料很多,組工信息、網宣文章、每日戰報、總結匯報、整改方案、宣傳材料等,一批接著一批。每天晚上10時前他沒睡過覺,但樂在其中。
自投身扶貧工作以來,劉楷先勇于擔當,敢于發聲,不計名利,不講得失,不講條件,將本鄉典型經驗總結推廣,將兄弟鄉鎮的先進經驗及時轉發微信群里供大家參考,并多次奉命到行政村“救火”。同時,他利用業余時間搞創作,其文章先后在《周口日報》等媒體發表,引來贊許聲一片。
在扶貧工作中,劉楷先與80歲的貧困戶王國安結成忘年交。每當他和王國安老人一起憶往昔、看現在、談未來的時候,老人精神矍鑠,情緒激動,感慨共產黨的政策好,慶幸自己垂暮之年趕上了新時代。當王國安老人說他想在家里掛一副對聯、歌頌黨的好政策時,劉楷先立即給他買了一支毛筆和五張紅紙送過去,幫老人完成了心愿。雖然沒花多少錢,但老人非常感動。
劉楷先還對盲人貧困戶劉中德進行幫扶。劉中德今年80歲,雙目失明,帶著兩個有病的兒子一起生活。幫扶中,劉楷先發現劉中德的兩個兒子雖然有病,但簡單的活還是能做的。于是,他通過熟人把劉中德的兩個兒子介紹到洗車行上班。“不是黨的政策好,誰會管俺。雖然俺看不見,但心里透亮著呢,俺從內心感謝扶貧干部劉楷先。”劉中德老人說。
這就是劉楷先,他物質上并不富有,但始終在精神的高地堅守著、快樂著、奉獻著……
[責任編輯:李欣]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