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19-06-25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徐松 通訊員 劉峰
歷時3年探索與總結,鄲城縣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財政牽頭、稅務主管、部門聯動、群眾參與、信息共享”的綜合治稅工作新路子,從而使得鄲城縣又一張名片在全省、全市擦亮。
這,只是鄲城縣財稅工作的一個縮影。在6月25日召開的2019年度鄲城縣財稅工作會議上,一籮筐的成績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氣、凝聚了合力、樹立了形象,同時,也擘畫了藍圖、明確了目標、落實了責任、指明了方向。
鄲城縣長李全林告訴記者,近年來,鄲城縣舉全縣之力開展綜合治稅,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突出的綜合效益,連續兩年助力縣財政新增稅收超億元,其中2017年通過綜合治稅查補稅收收入1.06億元,占全年稅收總額的16.3%。2018年查補稅收1.18億元,占全年稅收總額的10.6%,相當于多個規模企業年納稅總和,實現了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同步提升,促進了財政增收;通過查補、堵漏、挖潛、發票搖獎等系列措施和活動引導群眾協稅護稅,營造了公平公正的稅收征納環境,維護了市場秩序;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縣級大數據平臺、重點稅源地圖、治稅便民服務大廳,綜合治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省綜合治稅工作現場會在鄲城召開,省內外100多個縣市到鄲城考察學習,通過綜合治稅工作這個窗口展示了鄲城形象。
“通過全縣上下不懈努力、多措并舉,可以說鄲城縣財稅工作特別是綜合治稅工作實現了逆勢上揚的良好態勢。”鄲城縣委常委、常委副縣長王智華感慨地說,2018年,是全縣財稅工作很不平凡的一年,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深入落實,“營改增”全面推進等諸多因素影響,加之全縣財源增長乏力,財稅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是,全縣各級各部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強財源培植,強化稅收征管,大力挖潛增收,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標任務,實現了財稅健康平穩運行。
一組數據證明了鄲城縣財稅工作的引擎強勁、動力十足。收入質量不斷提高:2018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6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稅收收入7.17億元,占比64.8%;支出結構持續優化:全年“三公”經費下降10%,完成“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任務,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9.52億元,其中民生支出完成51.78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87%;投入17.7億元用于脫貧攻堅,有力保障了重點民生項目的推進落實;綜合治稅工作全省先進:全省綜合治稅現場會在鄲城召開,工作經驗被省政府辦公廳專題刊發,市長丁浩福作出批示,省內外80多個縣市來鄲交流學習,省財政廳專門發出表揚信對鄲城綜合治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扶貧資金整合使用走向全國:全年完成資金整合5.89億元,對接項目136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撥付資金5.54億元,占94.1%。扶貧績效考核全市第一。全國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專題座談會上,鄲城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個縣級單位,參加座談討論,并作經驗介紹。工作經驗被省、市政府辦公廳專題刊發,得到了市長丁浩福、常務副市長吉建軍等領導的先后批示。
財力,是地方發展的源動力。鄲城縣強化措施,科學收支,全面完成了財政工作任務。通過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放水養魚”,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培育了建筑房地產等行業和招商引資新稅源;通過中央、省、市鼓勵地方政府努力挖潛增收、開展綜合治稅,確保了“顆粒歸倉”;通過中央、省、市將持續加大重大項目建設支持力度和補短板力度,鄲城縣主動對接,做到了“向上爭取”,實現借力發展。
為國聚財、為民用財,體現了財稅工作的責任和擔當。鄲城縣優化支出結構,加強扶貧財政資金整合,真正把有限資金用到“刀刃”上;堅決兜住“三保”底線,又重點支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治理、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齊了多項社會事業“短板”;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為縣財政壓保有余做了貢獻;健全預算管理制度,規范了政府部門支出。同時,也防范了政府債務風險。
新起點要有新氣象,新征程明確新方向,鄲城縣強化責任,嚴格獎懲,全面提高財政工作水平,并表示將要建立嚴明的責任體系,開展有效的調度分析,應用高效的信息平臺,實施強力的督導檢查,執行嚴格的獎懲措施,以一流的工作業績,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責任編輯:王松濤]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