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19-10-11
本報訊 (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周思德)今年114.5萬畝小麥喜獲豐收,平均畝產538公斤,總產達6.16億公斤;秋季糧食喜獲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預計10億公斤。前不久,在淮陽縣農民豐收節上公布的一組糧食豐收的數字格外振奮人心。
農業穩定、糧食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基礎支撐。近年來,淮陽縣農村農業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依靠科技進步保障糧食安全,落實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上邁出了新步伐。
惠農政策助推農業發展。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著力聚焦農業農村發展、鄉村振興、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實施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有效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也為穩定小麥面積發揮了重要作用。地處豫東平原的淮陽縣是農業大縣,屬全國小麥優勢產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超級產糧大縣。該縣2019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9.67萬畝,其中114.5萬畝小麥喜獲豐收,總產小麥6.16億公斤,較2018年增加0.87億公斤。秋糧總面積86.1萬畝,其中玉米65萬畝,大豆15萬畝,紅薯4萬畝,雜糧2.1萬畝。穩定的糧食種植面積,為糧食安全提供了保證。
實施藏糧于技,大力推廣配方施肥。開展土肥技術宣傳培訓。2019年,該縣開展了7場以耕地質量保護與監測、地力培肥技術、測土配方技術、化肥減量增效、耕地質量保護法規、小麥赤霉病防治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培訓農民3500人次,提供技術咨詢1000多人次,取得良好效果。
加強麥田中后期管理。做好小麥科學追肥方面的培訓指導,重點推廣小麥的氮肥深施、前氮后移和根外追肥技術,推廣配方施肥220萬畝次,氮肥深施技術面積達70萬畝次,小麥根外追肥面積達250萬畝次,撒施、表施氮肥現象減少,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了肥料面源污染,確保了小麥生長。
強化小麥科學管理,開展統防統治。2019年,淮陽縣整合統防統治資金955.5萬元,在小麥病蟲草害防控過程中,投入大中型施藥機械58臺,累計出動植保無人機45架,有人機6架,累計防控以赤霉病為主的小麥重大病蟲害“一噴三防”面積181萬畝次,其中統防統治面積103萬畝次,群防群治面積78萬畝次,進一步提高了小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了防治效率和效果。全縣114.5萬畝小麥喜獲豐收,經測產平均畝產538公斤,創近年來新高。
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管相結合,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種子和農資行為。淮陽對制售假劣種子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出動執法車490輛次,發放《告農民朋友書》、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等宣傳資料10萬份,檢查經營門店367家,抽取玉米、花生、大豆等樣品共計82個,經省、市農作物檢測檢驗合格率97.6%;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行為,檢查物流運輸企業4家次,檢查農資市場20個,經營門店600多個,抽檢農藥13批次,抽檢肥料60批次。通過開展市場專項整治行動,該縣有力打擊了經營者違法行為,保護了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了農作物用種用藥安全。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業收入。在鞏固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該縣按照“四優四化”的要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年種植小麥 114.5萬畝,其中優質強筋小麥14.3萬畝,平均畝產520多公斤,產量0.75億公斤,每公斤優質小麥收購價高出普通小麥0.2元,可增加農業收入1500萬元,種植戶每畝增收100多元;調減普通玉米種植面積,發展優質花生42萬畝,優質瓜菜14萬畝,大蒜17萬畝,提高種植業效益;推廣20多個農作物高產優質品種,使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糧食的豐收,農業經濟的增長,為該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金月全]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