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19-10-14
記者 付永奇 通訊員 張長河
國慶假期之后,商水縣化河鄉“慧心園”家庭農場里,水豐梨掛滿枝頭,淡淡的梨香沁人心脾,一波又一波的市民驅車前來采摘果品,體驗采摘的樂趣,接受“狀元文化”的熏陶。
“今年風調雨順,雖然還沒有進入盛果期,但梨畝產突破 2500多公斤,除去土地租金、肥料及管理成本,純收入有望超過40萬元。”農場主姚心洪怎么也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姚心洪是化河鄉姚莊村村民,高中畢業后從事農資銷售工作,對高效農業情有獨鐘。他認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可以破解增收難題。經過走訪專家、實地考察和市場調查,2015年,他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98畝,創辦了“慧心園”家庭農場,全部栽植豐水梨。豐水梨屬于矮化高密植品種,每畝可栽植160棵,盛果期畝產能達到5000公斤,不僅具有晚熟、個大、色相好、耐儲運的特點,而且酥脆多汁、含糖量高、營養豐富。
問及經營方略,姚心洪道出了個中秘籍——巧打“兩張牌”。一是巧打“生態牌”。姚心洪注重傳承與創新,施農家肥,噴灑無毒生物農藥,保證了純天然綠色食品的特點。自2017年掛果后,果品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每年靠游園采摘、微信朋友圈口碑相傳銷售的比重超過70%。二是巧打“文化牌”。化河鄉姚莊是宋代狀元姚曄的故里,當地政府利用這一歷史人文資源與毗鄰的百畝梨園、500畝“水果藕”生產基地,著力打造“瞻仰狀元塑像—觀賞荷花、梨花—采蓮蓬、蓮藕和品‘狀元酥梨’”文化旅游圈。姚心洪乘風借勢賦予豐水梨豐富的文化內涵,冠以“狀元梨”這一響亮的名字,打造“狀元酥梨”文化名片,讓消費者在品“狀元酥梨”、飲“狀元梨酒”的同時,領略“狀元文化”的豐富內涵。
“下一步,我打算在提高果品質量上下功夫,注冊‘狀元梨’商標,研發深加工系列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努力把‘狀元梨’打造成化河地理性標志產品。同時,我將把積累的經營管理經驗傳授給父老鄉親,共同發展這一產業,再現化河昔日千畝梨園的輝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談及未來,姚心洪信心滿滿地說。②7
[責任編輯:袁甜甜]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