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3-20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宋風
3月19日,武漢商職醫院。周口港區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在駐地集合后,鮮花、蛋糕以及暖心的問候不約而至,醫療隊員許聽聽在武漢抗疫前線迎來自己23歲生日。
隨著大部分患者病愈出院,3月19日病區合并,周口港區援鄂醫療隊在駐地休整一天。因希望能在抗疫一線光榮加入共產黨,當天上午許聽聽正利用閑暇時間,在宿舍寫入黨申請書,接到醫療隊集合的通知后,火速入列。
(圖片由許聽聽提供)
隊伍集合完畢,接下來的一幕令許聽聽始料未及。來自當地社區的工作人員,手捧蛋糕、鮮花,唱著生日歌,來到許聽聽面前,向她致以生日祝福。特殊時期,身處抗疫一線,忙于照顧病人,許聽聽此前對自己的23歲生日沒有任何憧憬,她告訴記者,其實她當天沒想起來是她的生日,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日祝福,許聽聽說:“當時的心情既激動又感動。”。
許聽聽是周口港區兒科護士,今年3月15日剛入職滿一年。她告訴記者,成為一名醫護人員,是她在兒時就已扎根心底的夢想,雖然當上護士以后才發現實際工作中有熬不完的夜、加不完的班,比想象中要辛苦很多,但這些并不足以打消她對工作的熱情。“我覺得救死扶傷是每一名醫護人員的職責,如果有人需要幫助,我不可能視而不見。”這名1997年出生的90后,在聊天中道出了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業擔當。
(圖片由許聽聽提供)
而在實際行動中,許聽聽更直白地表現出了年輕人的滿腔熱血和醫護人員的濟世情懷。1月24日,得知疫情爆發的消息后,許聽聽在她的網絡日志中寫道:“想去武漢,第一次這么強烈地想去一個地方。”2月14日,周口港區醫院組織援鄂醫療隊,許聽聽毫不猶豫報了名。次日,她在日志中寫道:“不是沖動,是滿腔熱血,是深思熟慮。希望四月武漢櫻花爛漫時,我們一起攜手看櫻花。”3月3日,作為周口港區醫院援鄂醫療隊最年輕的隊員之一,許聽聽隨隊出征。
(圖片由許聽聽提供)
剛到商職醫院時,許聽聽隨醫療隊負責三樓病區,該樓層當時有20多名患者,許聽聽工作期間負責病人日常治療和心理護理,除了扎針、換藥、日常護理等常規工作,醫療隊員們還會組織患者打太極拳,幫助他們緩解焦慮情緒,增強自身免疫力。
工作中,最大的困難來自厚重的防護服。輸氧、霧化、輸液、靜脈穿刺,給病人配餐,這些平時得心應手的日常操作,自從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帶上三層手套以及護目鏡后,難度系數就會翻倍提升。令許聽聽滿意的是,雖然戴著布滿水珠的護目鏡,但是她給病人做靜脈穿刺留置針全部成功。
患者中讓許聽聽記憶深刻的是住在19病床的一位73歲老先生,他的病情相對比較嚴重,情緒焦慮,不太愿意配合治療。許聽聽給他扎留置針的時候,他不放心,表現得抗拒,當許聽聽用嫻熟的技術,完成一系列流程后,老人緊張的表情才緩和下來,直夸她技術好。往后的每天,許聽聽都要去病房里找他聊一聊天,幫助他緩解焦慮情緒。老人在治療中,心態逐漸積極起來,病情很快好轉,直至康復。“他出院那天,我夸他特別帥,他笑得特別開心。”許聽聽說。在她看來,這是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建立信任的過程,在今后的工作中,類似情況也是不可避免的。
從陌生到熟悉,從疑惑到信任,與患者們朝夕相處,打了十幾天交道,送他們出院時,醫療隊員們難免會有一些不舍,但收獲更多的是與病毒作戰獲勝后的成就感,以及發自內心的快樂。和許聽聽一樣的年輕醫護人員經過這次洗禮,正在茁壯成長為社會的棟梁。
目前,港區醫院負責的三樓病區患者人數從起初的20多名,減少至如今的7名。隨著病區合并,目前武漢商職醫院全院僅剩27名患者,且這一數據也在快速下降。新冠肺炎病區關門大吉,港區援鄂醫療隊凱旋的歸期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