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8-19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付永奇 通訊員 耿協金
“我返鄉投資幾百萬元創辦歐帥襪業,年產各類襪子2000多萬雙,安排近百名村民就業,其中貧困村民10多個,不僅增加了企業收入,還使全村迅速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月20日,商水縣譚莊鎮三李村村民李自業在村頭制襪扶貧車間邊察看生產線邊對記者說。
像歐帥襪業一樣,商水縣目前已經有各類規模以上帶貧企業300多家。近年來,商水縣堅持把發展扶貧產業作為促進群眾增收、提升脫貧質量的工作重點,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有效鞏固提升了脫貧攻堅成果。
打造主導產業。該縣大力發展以加工業為主“巧媳婦”工程,方便群眾就近就業。全縣形成服裝服飾、漁網編織、無紡布制品三大主導產業,巧媳婦工程示范基地、企業、加工點635家,實現了全縣所有行政村“巧媳婦”工程全覆蓋,從業人數12萬人,年創產值50億元以上,帶動2萬多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尤其是“漁網編織”產業項目,全縣加工站點336個,從業人員7萬多人,其中貧困群眾1萬多人,成為脫貧的兜底產業。2019年4月,全縣“巧媳婦”工程產業扶貧被國務院扶貧辦和人民日報社評為中國“產業扶貧”優秀案例。
發展特色農業。全縣建成畝產超噸糧的高標準糧田96.5萬畝,帶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701家,土地流轉32萬畝,其中流轉建檔立卡貧困戶土地2.6萬畝,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714戶增收2600萬元。發展特色種植業。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千畝以上設施蔬菜園區1個,無籽西瓜面積3200畝,辣椒面積11500畝,涉及貧困戶3578戶,戶年均增收3500元。
培育健康養殖業。該縣突出排污管網建設、養殖設施改造,推進生態養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85%以上。全縣生豬存欄 47.9萬頭,年出欄30.6 萬頭;羊存欄16.7萬只,年出欄10.9萬只,生態養殖帶動貧困戶2145戶增收800萬元。該縣與牧原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注入資金發展養殖產業,收益資金納入非貧困村集體經濟二次分配,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
為創新扶持模式,拉長產業扶貧鏈條,該縣采取“公司+訂單+定點+農戶”生產加工經營模式,引導企業將貧困家庭勞動力安排到產業組織和產業鏈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該縣結合產業優勢,推行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光伏扶貧、金融扶貧、示范基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幫扶、電商扶貧等八種產業帶貧模式。該縣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年齡結構和文化程度,指導選擇不同的發展項目。35歲以下的青年婦女,以技術含量較高的服裝鞋業、針織紡織加工業為主;35至50歲的中年婦女以技術含量一般的無紡布制品、箱包加工和種植、養殖為主;50歲以上的以技術含量較低的漁網編織、玩具加工為主,確保了貧困群眾充分就業。
商水縣實施產業扶貧,讓不同年齡、不同技能、不同身體狀況的人群均能在家門口就業,重塑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實現了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