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8-24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張猛 通訊員 艾睿 張志杰
8月23日,記者走進西華縣皮營街道辦事處鄺橋村蘆筍種植基地,看到往日露天種植的蘆筍,如今 “住”進了大棚。由于技術管理到位,春季栽培的蘆筍長勢喜人,即將迎來秋后第一茬收益。
當天,一場技術講座正在如期舉行,當地有名的蘆筍種植“土專家”程殿明說:“咱這蘆筍種植,要以噴灑生物藥為主,在有機種植上,千萬不能用有機磷類的。大棚要想多掙錢,眼下管理是關鍵,長勢好了,進入冬季,一個棚采摘就能掙三到五千塊錢。”
技術員的一句話,讓蘆筍種植戶王學有些尷尬。盡管他家的蘆筍春季也采取了大棚種植,可由于采用“插花”種植,疏于管理,看著別人家的蘆筍將有效益,這些天,也開始了耕作除草,精細管理,來彌補自家損失。王學說:“我的蘆筍確實不勝杜光的,下一步我就要加強管理,非得趕上他,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人不干是不行的。”
被王學羨慕的杜光是西華縣皮營辦事處鄺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年為了擺脫家庭困境常年外出務工。可體單力薄的他收入并不高。去年,當得知家鄉推廣蘆筍大棚種植的信息后,夫妻倆返鄉在政府的幫助下建起了六座蘆筍大棚。憑借著早出晚歸,辛勤管理,棚里的蘆筍有了好長勢,讓鄰里們羨慕不已。
“發展啥產業都離不開科技,在蘆筍種植上,只要管理科學,就會有好收成。致富了,小康路上咱也光榮光榮。”建檔立卡戶杜光樂呵呵地說。
技術員程殿明告訴記者,“蘆筍管理跟果園一樣,成園了就可以有3000斤的收獲,管理最好的時候可以達到3500斤以上,每畝地收入在8000到10000塊錢是很正常的事”。
產業興,百姓富,近年來西華縣皮營街道辦事處圍繞蘆筍這一特色種植,積極與世界五百強企業京東牽手合作,共同打造皮營千畝蘆筍京東農場基地,讓皮營優質蘆筍借梯上高樓,實現優質高價,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鄉發展蘆筍大棚近300座,僅鄺橋村大棚蘆筍60余座,面積180余畝,小蘆筍巧做脫貧致富大文章。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破解產業增收難題?西華縣皮營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高華表示,我們依托皮營優質產業,狠抓產業布局結構調整,通過走“合作社+基地+農戶”之路,積極與京東合作,并把大棚蘆筍種植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新興產業,出臺優惠政策,調動了群眾種植蘆筍的積極性,為群眾致富增收開辟了新路徑。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