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2020-11-16
碧水、青山、藍天,好一個寧夏川,這是“十三五”以來群眾對我區生態環境面貌的切身體會。
“十三五”時期,我區從嚴從實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和地表水質量明顯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總體安全清潔。強化大氣污染防治,依法依規分類處置4109家“散亂污”企業,完成鋼鐵、水泥、石化、焦化、有色等企業大氣達標排放治理改造項目883個,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2622臺,提前2年完成國家下達的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改造任務。強化水污染防治,取締工業企業直排口58個,火電、造紙、焦炭、水泥等行業實現持證排污,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全集中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部達標排放,13條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全面完成,15個國控考核斷面Ⅲ類及以上水質斷面占86.7%。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嚴控農業面源污染,排查整治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
在銀川市生態環境局地表水常規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不同地區的采樣的地表水進行化驗、分析,以保證水質達標。
銀川市環境監測站空氣自動檢測室,工作人員將每天不同時段檢測的數據進行對比。
銀川公交公司充電站內,工作人員正在為新能源公交車充電。據了解,目前該公司現有新能源公交車615輛、燃氣公交車1182輛,已告別了高能耗、高污染的汽油車輛。
如今,在寧夏,碧水、青山、藍天不再是奢侈品。2019年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9%,PM10年平均濃度為66微克/立方米,PM2.5年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適宜地段的人工濕地工程均已建成,9條重點入黃排水溝入黃口全部達到了Ⅳ類水質,固原市五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逐一落地,南部山區跨界河流全部達標。
寧夏正在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推進綠色發展,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繪就一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美、空氣更清新的塞上山川新圖卷。寧夏日報記者 馬楠 王洋 文/圖
新能源汽車以其能耗低、零排放的優勢備受購車市民青睞。
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電動共享單車現已成為市民近距離出行的首選。
空氣質量日益改善,周末人們匯聚在賀蘭山下觀景、出游。
碧波蕩漾,人們在優美的閱海濕地間流連忘返。
藍天、白云、綠地、水系已成為銀川市生態環境體系的“標配”。
沙湖濕地,快艇在湖面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晴好的天氣與之相伴。
[責任編輯:王松濤]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