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20-12-08
□記者 韓志剛
樓院干凈清爽,車輛停放有序,綠植生機盎然……看著川匯區荷花路街道辦事處郵政小區整潔有序的環境,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個臟亂差的老舊小區。郵政小區的由亂到治,正是川匯區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帶來的新變化。
過去,雖然社區有黨組織和居委會,但小區、樓院自治管理較為薄弱、組織覆蓋留有空白。針對這種情況,今年以來,川匯區全面推行“166”社區治理模式,建立起機關黨支部牽手小區結對共建機制,加強小區黨組織和自治組織建設,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有效增強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區治理探新路
郵政小區是川匯區首批改造的老舊小區之一。改造啟動以來,小區黨群議事會主任紀鐵軍等就忙得不可開交,逐戶征求居民意見和建議,美化墻體、硬化路面、疏通下水道、更換路燈……架起了居民和社區、辦事處之間 “連心橋”。“真想不到,住了幾十年的小區大變樣,簡直跟新小區沒有兩樣!”居民羅女士感慨地說,綠化帶種菜、亂搭亂建這些事情也有人管了,各種亂象一掃而空。
為了解決基層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川匯區啟動深化社區治理 “一號工程”,先后出臺《川匯區深化社區(小區、樓院)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川匯區在全區黨員干部中開展社區治理“先鋒行動”的實施方案》《川匯區深化“六步工作法”加強小區治理的實施流程》等文件,探索推行“166”社區治理模式。“166”治理模式具體為,堅持一個以黨建為引領的總導向,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優勢,引導基層自治組織積極發揮作用;實行“六步工作法”(一進二找三建四聯五融六評),建立小區黨組織和黨群議事會,落實支部牽手共建機制、黨員干部先鋒機制、小區事務民主協商機制;發揮“六平臺”作用(政策宣講臺、民意征集臺、居民議事臺、民生服務臺、文化娛樂臺、勵志同心臺),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
截至目前,全區成立小區黨群議事會766個、黨支部674個,實現小區樓院黨組織和居民自治組織全覆蓋,初步形成三級網格(街道—社區—片區)、五級治理(區—街道—社區—片區—小區樓院)架構,把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至小區樓院這一城市的最基本單元。
機關黨員沉下去
10月23日,在重陽節來臨前夕,周口高新區管委會、區社區建設管理局、區城管局、荷花路街道辦事處在陽光花園舉行“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孝老愛親活動。文藝工作者為老人帶來了《朝陽溝》《收姜維》選段等節目,志愿者為老人發放了洗衣液、洗衣皂、毛巾等小禮品,周口市青年攝影家協會會員為老人拍攝了全家福,留住一個個溫馨的瞬間。此次活動增強了小區居民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營造了孝老敬老、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
“類似這樣的活動,我們經常舉辦。”川匯區社區建設管理局局長王宣長表示,按照“166”社區治理模式的工作要求,各單位結合不同主題,走進結對共建的小區,開展黨建零距離初心課堂活動,通過開展政策宣講、民生服務、民主議事、民意征集、文化進基層等一系列不同類型的活動,讓黨員受教育、干部受錘煉、群眾得實惠。
在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過程中,川匯區全面推行區直單位牽手小區結對共建和在職黨員干部“小區報到”制度。區直單位幫助小區建立健全組織,落實共建機制,幫助小區樓院開展活動。在職黨員干部加入功能型黨支部,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出臺相應考核辦法,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成效。目前,全區已有2927名在職黨員主動加入黨群議事會,“八小時外”參加小區治理和志愿服務。
居民自治添活力
今年4月,慶豐社區佳利德苑小區黨群議事會成員胡克華走訪時發現,不少住戶提出隨意扯線充電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便在小區召開的黨群議事會上提出安裝充電樁的建議,引起大家的共鳴。最終,黨群議事會成員一致決定,貨比三家選擇充電樁,徹底解決了這一困擾居民的難題。
“我們社區的3個小區全部成立黨支部和黨群議事會。其中,佳利德苑小區黨支部成員有7人,黨群議事會成員有25人,有樓棟長33人。每個星期我們都要召開黨群議事會,黨群議事會成員對一周來的走訪情況逐一匯報,可以當場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報社區、街道辦事處,或協調區直分包單位共同研究解決。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慶豐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月霞說。
小區居民推選出自己信賴的“代言人”,成立黨群議事會,暢通了黨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提升了基層自治水平,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平安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六一路小學家屬院黨員群眾開展疫情防控、清潔家園、治安巡邏等活動,公益活動持續不斷;馥澤園小區黨支部、黨群議事會成立以來,先后解決下水道堵塞、學生網課網絡安裝、環境美化等實事20余件,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每天夜晚,一支支由黨群議事會成員組成的義務巡邏隊,更是成為大街小巷的別樣風景線……
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任重道遠。川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堅定不移地實施“166”社區治理模式,在豐富拓展、深化提升上下功夫,推動區直機關單位黨組織重心、資源、力量進一步下沉,與社區、小區黨組織深度融合,強化共建機制,搭建服務平臺,完善治理體系,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水平。②7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