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道客戶端
2020-12-14
在湖北,長江“偏愛”宜昌,其干流流經宜昌232公里,占湖北省長江干流岸線總長的近四分之一。
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昌考察調研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把脈長江經濟帶建設。
牢記囑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宜昌,責無旁貸。
近年來,宜昌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和視察宜昌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有力推動長江大保護工作,治理非法碼頭、開展岸線清理、推進生態復綠,讓長江岸線綠意盎然。同時,綜合利用岸線資源,讓“黃金岸線”釋放“黃金效益”。
枯水期長江宜都段灘涂成鳥類樂園。
綜合施策,為長江岸線裝上“智能鎖”
走進宜都祥印碼頭,樹木成林,道路干凈整潔,仿佛置身一個生態公園。
“作業區只占碼頭的三分之一,絕大部分區域是環保設施和綠色植物,綠化率占比為22%。”碼頭主管尹衛國告訴記者。
全市啟動長江干線及支流非法碼頭整治行動后,祥印碼頭被劃為規范提升類。公司先后投資近4000萬元,進行安全、環保、綠化方面的升級改造。
環境改善了,經濟效益也日益提升。據尹衛國介紹,2018年碼頭吞吐量比改造前增加30%以上。
這是宜昌開展碼頭治理的一個縮影。
曾經,岸線碼頭布局分散、設備陳舊、污染環境等問題,像一塊塊“色斑”,不僅影響城市底色,也制約黃金岸線發揮效益。
要根治沉疴,需雷霆手段!
宜昌出臺《宜昌市長江干線及支流岸線整治方案》,明確要求各縣市區按照“規范一批” “取締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開展市域范圍內長江干線及支流岸線整治工作。
隨后,宜昌以主城區濱江岸線整治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啟動碼頭治理工作。
此后,宜昌又自我加壓,將治理區域由長江干線延伸到清江、香溪河等;治理范圍由非法砂石碼頭延伸到污染嚴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問題碼頭;治理目標由整治非法碼頭延伸到港口資源整合、長江岸線生態修復。
據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副主任黃鴻介紹:“全市共取締非法碼頭216個,碼頭數量減少三分之二,恢復岸線39公里,規范和提升碼頭55個,植樹復綠1213畝。”
隨著宜昌生態環境改善中華秋沙鴨來作客。
取締非法碼頭并非一勞永逸,如何防止非法碼頭“死灰復燃”?
據了解,目前宜昌運用“互聯網+視頻監控”等新型技術手段,以中心城區、危化碼頭、已取締非法碼頭和重點碼頭為重點,加裝視頻監控系統,實現24小時全天候實時監控。
此外,2019年1月,長江岸線資源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這是長江第一個港口岸線資源信息系統,可實現港口資源地理坐標矢量化、岸線檔案信息化、多規合一數字化,為多部門聯合整治提供了統一的數據平臺,也為岸線資源利用上了一把“智能鎖”。
宜昌香溪河棧道生態美景
還岸于民,讓幸福生活溫暖居民心
雖已入冬,秭歸木魚島公園內,綠色植物依然生氣蓬勃,廊橋亭臺古韻悠然,文化氣十足。
這個位于長江中的島嶼,曾經亂石遍地、雜草叢生,是一座令人揪心的荒島。2018年,秭歸縣城木魚島至尖棚嶺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秭歸投資約5000萬元對木魚島進行環境景觀提檔升級,通過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將之打造成一個開放式休閑公園。
今年10月1日,木魚島公園免費對外開放,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木魚島公園,一時間成為人們競相前來打卡的“網紅”。
家住丹陽社區的毛女士時常帶著自己的雙胞胎女兒去公園散步:“以前到最近的公園都要走半小時,現在不到10分鐘,太方便了。”
秭歸縣木魚島生態公園景觀
還綠于民、還生態空間于民,是宜昌的不變追求。
2018年,在對岸線進行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宜昌出臺《宜昌市全域生態復綠總體規劃(2018-2020年)》,實施長江干支流岸線復綠、綠色通道提升、精準滅荒、關停廢棄礦山和工程臨時占地復綠等六大工程,要求將兩年內關停取締的碼頭砂場、化工企業搬離后的區域全部復綠。
兩年來,宜昌根據江段特點、植被現狀及復綠需求,科學規劃,堅持全線行動、全域行動、全民行動,還綠于岸、還景于民。
在猇亭,該區拆除16000平方米建筑物和硬質場地,回收處置煤灰2500立方米,通過回填、種植草木,打造了園林與工業舊址相互映襯、融為一體的424公園;
在枝江,取締非法船塢、碼頭,關停砂石廠,進行生態復綠,昔日荒蕪的岸坡,正在蝶變成一條既可見碧水浩蕩東流,又可見飛鳥嬉戲灘涂的濱江生態廊道;
在伍家崗,曾經的砂石裝卸碼頭、石材加工廠房等,被精心打造的園林景觀、濱江步道取代,濱江公園身姿更加舒展;
在點軍,曾經占據江岸的11家碼頭、砂場全部清理完畢,或成為公園綠地、或成為網紅沙灘,吸引著無數市民前往“打卡”。
“2019年我市完成長江兩岸造林綠化6140畝,修復長江岸線12.5公里。自2018年以來累計修復長江岸線88公里,全域復綠5.1萬畝,不僅為長江豎起了一道綠色屏障,也為宜昌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閑、健身的空間。”市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曹光毅說。
枝江市金湖景區,湖面清波蕩漾,水天一色,魚翔淺底,岸綠景美。莫名而來的游客們趁著燦爛春光在此騎行漫步。
綠色發展,讓黃金水道成綠“金”水道
大量非法碼頭被關閉后,宜昌正常用砂如何保障?
黃鴻介紹,做好砂石集并中心碼頭布局、建設,是鞏固整治成果、防止砂石碼頭反彈的有力手段。截至目前,宜昌已經建立了6家砂石集并中心,年貨物吞吐量可達1470萬噸,目前還有4家正在開工建設中,2家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枝江滕家河砂石集并中心是全省第一個建成的砂石集并中心。在這里,砂石運輸全程不著地,波紋防風墻攔塵可達85%,還安裝了揚塵噪音檢測儀,碼頭環保用數據說話。
宜昌伍家崗柏臨河公園風景
據枝江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枝江城區曾有三個經營性貨運碼頭,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戰略的指引下,枝江市將三個碼頭合并為一個,新建滕家河碼頭,在其中設立砂石集并中心,此舉騰退岸線770米。
如今,滕家河砂石集并中心承擔起枝江市內重點項目的用砂需求。“滕家河碼頭通過設備改造、工藝提升,年吞吐量可達200多萬噸。”負責碼頭運營的宜昌眾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魯自昌說。
碼頭資源整合利用,岸線資源利用也更加科學有序。據了解,目前,港口岸線利用效率由15萬噸/百米提高到26.7萬噸/百米。
4月23日,《宜昌港總體規劃(2035年)》取得交通運輸部、省政府聯合批復,為今后宜昌在岸線生態保護和有效利用方面進一步明確了方向。據了解,本輪規劃港口岸線78.34公里,相比上一輪減少34.89%。
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總工程師陳運珍說:“岸線長度減少,則要求沿岸各港區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空間布局更加合理。”
根據規劃,宜昌港將分為六大港區,以綠色航運保障、推動港口一體化集約化發展、構建水公鐵管三峽翻壩多式聯運體系為重點,發展為具備有“翻壩轉運”“工業輸出”“西部出海”“三峽旅游”四大功能為核心的現代化綜合性樞紐港口。
據了解,宜昌正按照“一城一港一主體”發展思路,推進港口資源整合,促進港口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目前主城區完成了宜港集團和交運集團的整合,水運龍頭企業正發揮“主引擎”作用,為宜昌水運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讓我們共同期待并見證宜昌守護好一江清水的同時,讓黃金岸線發揮出更大的黃金效益!
(來源:徐報融媒 攝影:曹禮達 徐紹東 金太政 李明良 郭凱 鄭家裕)
[責任編輯:牛勇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