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傳統節日文化 浸潤周口萬家

您當前的位置 :中華龍都網  >> 新聞中心     來源:周口晚報 2021-03-02 08:22:15 
分享到

市民王先生寫的春聯

市民選購春聯

市博物館舉辦文物剪影剪紙活動

市博物館在鄲城縣徐樓村舉行傳統文化教育親子活動

□見習記者 何晴 文/圖

核心提示

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如何更好地傳承節日文化,日漸成為一座城市文化底蘊的“試金石”。自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來,無論是從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市民生活質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在傳承傳統節日文化方面,多種形式文化活動的開展更是將節慶文化如燕子般飛進了周口千萬家,真正做到“還節于民”。

今年春節迎來新風尚

守歲、吃年夜飯、拜年、走親戚、壓歲錢等傳統習俗依舊在周口人的新年里延續著。而今年除傳統習俗外,“云端”習俗也嶄露頭角。數千年的拜年習俗出現了新傳承形式:短視頻拜年,親友祝福不缺席。據抖音官方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抖音用戶拍攝了1.3億個短視頻給全國網友云拜年,同比增長11倍。其中,河南成為發布拜年視頻最多的省份。周口作為河南人口大市,自然在貢獻數據中功不可沒。

過年貼春聯的風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開始盛行。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選擇手寫春聯,認為這樣更有過年的感覺。家住商水縣東城街道辦事處的王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年他都會自己動手寫春聯,有時還會送給親朋好友幾幅,家里貼著手寫的春聯,感覺以前的年味又回來了。對于王先生以及廣大市民來說,過年貼春聯不僅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家國情懷,代表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許,是傳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文化的最好方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自我市“創文”工作開展以來,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化攻堅舉措,做好大氣污染防治要求,我市全面禁放煙花爆竹。當傳統鞭炮成為歷史后,新型電子鞭炮開始嶄露頭角,憑借著物美價廉、環保安全,受到人們的青睞。“電子鞭炮代替了傳統的鞭炮,安全、環保、聲音逼真。我們的電子鞭炮是室內室外都可以放,完全無污染。”商水縣魏集鎮產業扶貧基地一帆工藝制作工廠總經理賀潘海向記者介紹。電子鞭炮的熱銷,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關注。家住中心城區的劉女士稱:“這種電子鞭炮不僅可以減少大氣污染,并且作為一種新的消費熱點,能有效增加社會就業崗位,最主要的是能彌補大家過年不能放炮的遺憾,增加一些過年的氛圍。”家住商水縣新城街道的王女士也告訴記者:“之前在網上看到別人買電子鞭炮,不是很理解,后來在市場上看到了,反而覺得很好玩。買回來以后,家里人也感到很新奇,比較喜歡,都說年味又回來了。”

傳統節日成為心中寄托

春節的“回家”、清明的“思念”、端午的“愛國”、中秋的“團圓"、七夕的“相思”、 重陽的“敬老”等一些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情懷,也隨著我市“創文”工作不斷推進,加深了周口人血液中流淌的節日文化記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我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建設等多項便民工程初顯成效后,水清、河暢、岸綠的美景讓市民在清明節時,除悼念先人、寄托哀思外,又多了一項踏青活動。我市素有“龍都”的美譽,龍舟賽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盛行于清朝光緒年間,距今有數百年的歷史。上世紀30年代末至70年代,因為特殊時代原因,周口龍舟賽中斷。1988年,周口恢復龍舟賽,1993年后再度中斷。自2014年以來,我市重新在端午節期間舉辦中華龍舟大賽,借這種古老的方式來迎接端午節的到來。賽事規模宏大、參與隊伍眾多,比賽設置的有龍舟競速、水上拔河、翎船捕鴨等比賽表演項目。

春節,是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割舍的家國情懷。過年回家一直是春節文化的精神標識之一。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國家提出“非必要不返鄉”倡議,無數周口游子選擇響應號召,就地過年。在寧波某醫院工作的周口老鄉高峰就是其中一員。“2006年底我到寧波工作,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回家探親,每年都是盼著春節和家人團聚。作為一名黨員,又是醫院的科室主任,響應國家倡議,做好模范帶頭作用是我的職責所在。沒回家過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別思念家人,感覺挺對不起他們。好在家里人都很理解和支持,所以說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寬慰。”在談到就地過年與回家過年的區別時,高峰告訴記者:“回家過年和家人團聚,比較熱鬧,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就地過年的話,比較想念家鄉、親人,也真正體會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滋味。等春運結束,疫情有所緩解了,我想回去看看家里人。”

節日文化傳承欣欣向榮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指出:“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結合《意見》要求,由市文明辦牽頭組織實施、各級各部門共同開展的“我們的節日”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市民展示了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2021春節期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為豐富市民傳統節日文化生活,通過推出云端大戲、云上春晚、非遺展演、《考古周口》訪談等載體,精心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春節文化服務活動。市圖書館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線上“辭舊歲、迎新春”春節傳統文化知識趣味有獎競答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市文化館開展“周末劇場·云劇場”——周末公益劇場精品節目云上展播,精心挑選了周末公益劇場13年來貼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期盼、引起百姓共鳴、記錄時代變遷的佳作進行剪輯,讓觀眾足不出戶也能與文藝親密接觸。市博物館每年舉辦活動10余場次,如十二生肖圖片展、元宵節燈謎競猜活動、文物繪畫大賽、小小講解員培訓、文物剪影剪紙活動、陶藝親子活動、中秋月管弦樂和中華詩詞配樂吟誦會等,以線上線下互動模式,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文化氛圍,豐富廣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如何在青少年中傳承節日文化成為了一項新課題,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銀芳說:“為了提高青少年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度,近年來,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教體局聯合持續性開展了‘戲劇進校園’‘非遺手工制作進校園’等活動,在傳統節日期間邀請非遺傳承人和戲曲名角走進課堂,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手把手教學。在走進校園的同時,我們的戲曲和非遺展演項目也同步走進社區走進群眾,以激發廣大青少年和群眾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據張銀芳介紹,我市一直緊緊圍繞文化強市建設目標,從歷史傳統、人文優勢和文化基因中提煉厚重周口文化的當代價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談到我市在未來傳承節日文化方面將會做出哪些突破時,張銀芳稱:“周口‘創文’工作首戰告捷,可喜可賀。接下來,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工作要做。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將繼續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工作思路,拓寬展演平臺,豐富活動載體,在不同的節點,開展內容喜聞樂見、參與方式靈活、受眾群體廣泛的系列活動,為市民送上傳統節慶‘文化大餐’,為助推我市早日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力量。”②5

[ 責任編輯:袁甜甜 ]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日美韩电影免费看| 免费看h片网站| 超pen个人视频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久久天堂夜夜一本婷婷麻豆|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久久久久久久97| 暖暖免费高清日本中文|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男人肌肌桶女肌肌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2018天天干天天射|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日本中文字幕网|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 国产一二三视频| 香蕉高清免费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88av在线看| 在线天堂中文官网|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在线看片二| 亚洲国产高清美女在线观看|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2020国产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 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ts20p1hellokittyshoes|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日韩欧美无线在码|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