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日報
2021-05-17
“不只是移民,還有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者、運營管理者,他們也都是‘挖井人’。”
□河南日報評論員 于晴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是什么?答案是南水北調工程。
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次講話中,節水,成了關鍵詞。
善治國者,必先治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治水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水安全中的老問題仍有待解決,新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緊迫,明確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突出強調要從改變自然、征服自然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
我國有一個基本國情,人口和資源環境處于一種緊平衡狀態。水資源不僅是緊平衡,還有分布不均衡的特點,北方缺水,南方相對豐富。“緊平衡”與“不平衡”就更加要求我們節約用水。
南水北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泓清水從淅川渠首北上大約需要15天,而這15天意味著什么?
15天,清水北上三千里,潤澤中華億萬人。從提出構想,到論證再到實施,南水北調工程終于變為現實,數十萬移民舍小家為大家……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和移民群眾交流時說的話。不只是移民,還有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者、運營管理者,他們也都是“挖井人”。
南水北調工程調的不僅是水,還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資源,更是這些“挖井人”的無私付出和奉獻。對于南水北調工程的受益者來說,最實際的感恩,就是節約。
5月9日至5月15日,正值第30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0年,全國城市節水量累計達453億立方米,相當于5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年調水量。
關于節水,我們不僅要講情懷,更要講科學。要繼續科學推進實施調水工程,在全面加強節水、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的前提下,統籌加強需求和供給管理。
南水北調工程是凝聚了幾代人心血和智慧的偉大工程。因此,不浪費每一滴水,既是責任,也是對“挖井人”奉獻的最好回報。
[責任編輯:凡留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