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大河之南換新顏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1-05-27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

河南,一片灑滿革命熱血的土地,一片書寫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的土地。

94年前,300多名不屈的革命先烈高昂著頭顱走上刑場,在一片浸透革命者鮮血的“紅田”上,寫下堅守信念、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90多年前,鄂豫皖蘇區革命根據地在這里成立,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奇跡。59年前,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樣焦裕祿來到這里,帶領蘭考人民戰天斗地,奮力改變貧困面貌,在人民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豐碑……

忘不掉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放不下這片土地上的人民。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激勵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如今,在枝葉繁茂的泡桐樹下,在重換新顏的革命老區里,處處都有新時代的奮斗故事。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河南將為人民謀福祉的紅色精神寫到人民的心坎里。

把紅色精神傳承好弘揚好

在河南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門口,一棵泡桐樹枝葉繁茂,堅強矗立。這棵泡桐樹是當年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親手種植下的。這是一棵長在蘭考人民心上的樹,被蘭考人民親切地稱為“焦桐”。

“焦桐”是焦裕祿精神的化身。1962年,焦裕祿來到蘭考工作時,正值風沙、內澇、鹽堿“三害”最嚴重之時。他帶領全縣干部群眾,確定了以大規模栽種泡桐的辦法治理“三害”。“三害”得到治理,焦裕祿卻再也不能看到蘭考“換新天”,而焦裕祿精神永遠留在了人民心里。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時,詳細詢問了當年焦裕祿為了治理‘三害’種了哪些樹。看到焦裕祿提出的‘干部十不準’時,他是逐字逐句看的。”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副館長董亞娜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

“這幾年,我見證了紀念館的發展。特別是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激勵著我們一定要把焦裕祿精神傳承好、弘揚好。”董亞娜介紹,2015年至2020年,紀念館累計接待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群眾多達1452.18萬人次。截至4月中旬,今年的接待量已經突破90萬人。

對焦裕祿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已經在這里扎下了根。在蘭考縣行政服務中心,“焦裕祿民心熱線”被整合進“12345”民聲熱線,處理著全縣事關民生的咨詢、求助、投訴、建議等來電,承擔著為民服務的重任。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條熱線成為為群眾解決問題、講解政策的“生命線”。蘭考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孟凡征介紹,去年熱線接待量達到一萬多次,有時一天最多有五六百次。當時的為民服務中心也成為服務更加綜合的政務服務中心,進駐單位由38家增加至52家,審批服務事項增加至2256項,其中93.5%的事項群眾“最多跑一次”。

先輩們的故事要講給大家聽

在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面向英雄山站立,一座八面紅旗外形的紅色雕塑訴說著這里曾經的革命歲月。

鄂豫皖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領導創建的根據地之一,是僅次于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落腳地。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參觀時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我們時刻牢記總書記囑托,繼續深挖紅色資源,開辦了文物故事大講堂、紅色研學、紅色故事大講堂、文物征集等活動。”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館長楊裕盛說。

在展廳中,機器人講解受到不少前來參觀的青少年學生青睞。“我們還不斷創新講解方式。”楊裕盛說,除了開發講解機器人,博物館還開展了小小講解員活動。每年寒暑假期間,在新縣中小學生中招募和培訓小小講解員,讓他們在雙休日、節假日期間來到館中為游客講解紅色故事,成為紅色基因的生動傳承者。

在陳店鄉梅花村,73歲的紅軍后代高錫家的家中,最顯眼的位置掛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接見當地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的照片。“我們這里就是鄂豫皖蘇區第一塊根據地柴山堡,老一輩很多人都為革命犧牲了。”高錫家說,先輩們的故事要講給大家聽。這幾年,他一直忙碌著,在鄉里村里講述這些動人的紅色故事。

因地制宜開創美好生活

在融合楚文化、徽派文化的傳統村居旁,小橋流水穿流而過,書吧、果汁店、民宿等各具特色的創客小店門口游人如織……在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依托紅色旅游資源以及創客小店,許多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  

田鋪大塆地處大別山區,1947年,劉鄧大軍在田鋪大塆設立臨時指揮所,如今在大塆后山上仍保留著那時戰斗的遺跡。

多年來,由于交通閉塞,田鋪大塆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老區人民生活怎么樣?帶著這份牽掛,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田鋪大塆考察調研時強調,發展鄉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

作為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如何做出特色,保留鄉村之美,一直以來都是當地發展鄉村旅游時考量的第一要素。“在規劃時,突出鄉村特色,原來的土坯房被保護下來,經過設計后重做裝修。產業發展也做到和村莊相融共生,保留了煙火氣。”田鋪鄉鄉長汪衛東說。

“老家寒舍”民宿店店主韓光瑩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受益人。如今,老家寒舍成了田鋪大塆的網紅民宿,旺季時一房難求,年收入達到10萬元。在韓光瑩的帶動下,全村已經開起21家特色民宿。在今年“五一”假期,田鋪大塆游客接待量超5.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60萬元。

依托紅色旅游資源、鄉村特色因勢利導,成功實現脫貧致富的不僅有田鋪大塆。東壩頭鎮張莊村曾是蘭考最大的風口,這里也是焦裕祿當年找到防治風沙良策并取得成功的地方。

“現在的張莊村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申學風告訴記者,近年來,張莊村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大棚等現代農業,還建成了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和四面紅旗紀念館,打造紅色旅游特色村。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們穩定脫貧致富,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79萬余元,人均收入達到15100元。

(本報記者姚亞奇王勝昔丁艷)

【短評】

為人民謀福祉的信念流淌在紅色血液里

從巍巍大別山到滔滔黃河灘,在河南這片土地上,從不乏舍生忘死、不畏犧牲的英雄人物。是什么在支撐著一批批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把血與汗灑滿了這片熱土?對“紅田”義士而言,那是為了貧苦農民擺脫剝削和壓迫,改變命運,爭取過上好日子的決心;對鄂豫皖蘇區戰士們而言,那是在大別山深處保存革命火種、燎原革命之火的堅守;對焦裕祿而言,是讓蘭考人民吃得飽、穿得暖,做好關乎蘭考民生的實實在在的每件事。

為人民謀福祉的信念,一直流淌在共產黨人的紅色血液里。而今的河南,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鄉村建設,以新經濟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新起點,紅色基因將激勵一輩輩共產黨人譜寫出更多為人民謀福祉的奮斗故事。

(作者:姚亞奇)

[責任編輯:趙文琪]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周口24小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蜜中蜜3在线观看视频| n男同时一女的h文4p| 欧美三级纯黄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花蝴蝶免费版高清版| 国产深夜福利在线观看网站|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成年人免费看片网站|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 欧美videosdesexo肥婆|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区免费| av无码免费看| 小雪老师又嫩又紧的| 中文字幕第4页|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网址|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 五月天国产视频|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韩国理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57pao一国产成永久免费|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中文 |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怡红院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第九页|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 bl道具play珠串震珠强迫| 好湿好紧好痛a级是免费视频| 和武警第一次做男男gay| avtom影院入口永久在线app| 婷婷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