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見習記者 何晴
自我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周口技師學院聞令而動,高位對標,自我加壓,通過動員號召、志愿者宣誓、簽名活動等,掀起學院“人人爭當志愿者”的熱潮,同時成立了以院領導帶頭、師生廣泛參與的志愿者協會。據了解,周口技師學院志愿者協會注冊人數達3000余人,均是從學院各系部和教師隊伍中推選出的優秀學生、團學干部,黨員干部等,在確保師生安全的前提下,組織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
“創文”工作正扎實推進
把文明交通勸導作為踐行志愿者精神的生動實踐。按照市相關文件精神,周口技師學院師生志愿者在朝陽路口開展交通文明勸導服務活動,重點勸導制止行人闖紅燈、非機動車逆行、斑馬線不禮讓行人等不文明行為,向群眾宣講文明交通規范,傳遞文明交通正能量,打造文明、和諧、有序的交通環境。志愿者趙小花穿著“紅馬甲”站在朝陽路口執勤,她說:“一開始會比較累,有的老人不了解交通規則,我們就給他講解,現在幾乎沒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我們勸導員的工作重擔也減輕了,這是好現象。”
在位于經開區的徐莊村街道,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協會成員正在清掃街道衛生,清理“白色垃圾”。在離周口技師學院不遠的漯阜鐵路一號橋上,“城市牛皮癬”早已不見蹤影。
把青少年志愿者精神培養融入思政課程。據介紹,周口技師學院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培訓(簡稱“青馬工程”),通過思想引領、指導、討論及社會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文明新風,曾多次組織師生前往國家計委(西華)五七干校、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研學。
把文明志愿服務宣傳扎根校園每一角。周口技師學院向學生發放文明交通宣傳冊,學生自制彩頁板和宣傳板報,運用互聯網、自媒體等平臺宣傳志愿服務精神,號召志愿者用實際行動倡導文明交通,帶動家人、朋友、同學爭當文明交通先行者,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為文明交通的參與者、宣傳者、推動者,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及志愿者隊伍儲足青年力量。
志愿服務工作趨于常態
目前,周口技師學院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為目的,將志愿者服務工作列入常態化。校團委書記楊東廣介紹,學院每年都會組織學生清掃河道“白色垃圾”,開展進社區、進敬老院、進兒童福利院等志愿服務活動,幫助孤寡老人整理衣物、剪指甲、洗頭發、打掃衛生,為老人和孩子送去溫暖和陪伴。“組織師生開展志愿服務類活動,既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根植學生心田,又能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做到團結一致,提升凝聚力,指導他們有原則性的把工作做好。”楊東廣說。學生王嵐嵐是周口技師學院志愿者協會的一名成員,自入會以來,前后參加過6次志愿服務活動,她說:“多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不僅增長了見識,還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與伙伴如何通力合作,如何提高團體的凝聚力等。”
此外,周口技師學院志愿者協會還積極參與在我市舉行的全國服裝行業大會、全國農田水利現場會、省第十三屆運動會、“情系家鄉周口行”等重大活動。機械工程系四年級學生李杰回憶起第一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時說:“2018年的省第十三屆運動會,我負責運動員進場的安檢和引導。那時候剛上大一,是第一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激動,早上5點就起床了,天冷凍得直哆嗦,但是坐上學校的大巴,我心里就只剩激動和期待了。我記得回到學校的時候特別累,但是回到寢室還激動地向室友分享所見所聞,真的很開心。”
據了解,在10月23日舉辦的市第四屆運動會開幕式中,周口技師學院共派選出7名指導老師、320名學生組成開幕式方陣,為市第四屆運動會助力。
三千青年志愿者顯擔當
聚陽才能生焰,攏指才能成拳。兩年來,周口技師學院共出動志愿者義務指揮交通2萬多人次,多次榮獲市優秀青年志愿者組織獎、特殊貢獻獎,其中有100多名志愿者獲市“百佳”“優秀”青年志愿者稱號。
正讀室內設計專業三年級的學生趙小花,是學院的“年度優秀志愿者”。說起志愿服務工作,趙小花侃侃而談:“去年疫情暴發的時候,我特別想去前線支援,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沒去成。今年咱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志愿者協會說要招募交通文明引導員,我立馬報名了,每天大概執勤兩小時,一點也不覺得累。無論是抗疫還是‘創文’,無論付出是大是小,我們都想著為社會,為這座城市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李杰自入學起就加入了志愿者協會,前后參加了約30場志愿服務活動。“河南省第七屆殘奧會是在周口舉辦的,當時給我分配的志愿服務工作是接送和照顧運動員起居。剛開始因為沒有經驗,遇到了很多困難,后來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都迎刃而解了。幾天的相處,我完全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家人,現在我們偶爾還聯系呢。”李杰說:“‘創文’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學校的同學們都積極參加志愿服務,現在學校的志愿者規模越來越大了,不管是撿垃圾、打掃衛生,還是交通文明勸導,都是在為周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出力,這讓我很有成就感。”②10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