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華縣委 西華縣人民政府 開展“三標”活動 實施“六增”行動 加快高質量建設生態西華宜居西華創業西華 魅力西華的實施方案
中共西華縣委西華縣人民政府
開展“三標”活動 實施“六增”行動
加快高質量建設生態西華宜居西華創業西華
魅力西華的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實現“十四五”時期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市人均水平,保持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一方陣;到2035年,基本建成經濟發展質量更高、創新驅動能力更高、鄉村振興水平更高、對外開放能級更高、精神文明程度更高、綠色發展氣質更高、人民生活品質更高、社會治理效能更高的生態西華、宜居西華、創業西華、魅力西華。
二、全面開展“三標”活動
工作有標桿。從人口規模接近、經濟總量較高、主導產業相近的縣中選取輝縣為標桿,取長補短,借鑒吸收,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裝備制造、臨空經濟、服裝制鞋、板材加工、食品加工等產業,實現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
落實有標準。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總體經濟實力較弱,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問題,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標準,瞄準有優勢、有前景的產業,制定產業鏈圖譜、企業鏈圖譜、產品鏈圖譜、研發機構圖譜,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制度執行落實。充分發揮“水陸空鐵”四位一體交通優勢,持續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實驗區、特色商業區、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園區“四區”統籌發展。
突破有標志。力爭發展2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500億元工業產值,10億元工業稅收,20萬產業工人就業的工業突破。著力打造全國通用機場標準化建設規范典范,實現新興產業突破。建設無人機產業園、軍民融合創新產業示范園、電商產業園、靜脈產業園,實現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突破。壯大“逍遙胡辣湯”“黃橋鮮桃”“奉母粉條”“紅花苗木”“艾崗辣椒”“西夏菌菇”“遲營青茄”“東王營葡萄”“清河驛金菊”“田口花生”等農業特色品牌,實現農業品牌突破。
三、積極實施“六增”行動
以項目建設增勢。堅持“招商引資是生命線,重點項目是核心,開工是硬道理”和“政治至上、發展至上、項目至上、責任至上、效率至上”的理念,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滾動推進“三個一批”,處級領導牽頭掛帥,全員上陣、全力以赴推進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高標準、高規格規劃建設電子智能制造產業園,將高端手機制造、智能手機制造企業作為招引重點,著重與華為、蘋果、三星、小米、OPPO等高端品牌的生產商配套商洽談,吸引大批與耕德電子、海鑫電子、大華電子、凱旺電子、中電建等基礎產業相關聯的電子智能制造企業入駐,著力打造中部智能通信終端和智能裝備制造基地。積極招引無人機生產上下游生產商配套商,建強補強、建齊完善產業鏈條,推動和促進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深入開展“三標六增見實效、重點項目求突破”行動,大膽作為,創造性開展工作,對已確定的重點項目未開工的,專人專班推進;對已經招商洽談的成熟項目,專人專班對接,確保實現投產項目達效、開工項目投產、簽約項目開工,各類項目源源不斷、生生不息。
以數字建設增能。圍繞平安西華、信用西華、環境資源、防災減災、疫情防控、應急指揮等,加快數據匯聚、在線監測、事中監管與協同聯動,完善平臺功能,提升行政服務效能,打造24小時無休、無區域限制的政務服務體系。實施“數字鄉村建設”行動,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創建2個省級、10個市級數字鄉村,打造3個數字鄉村示范鄉。加快培育“互聯網+”、平臺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推進基于5G的VR/AR在智能制造、工業和建筑設計、健康醫療、旅游體驗、文化傳播等領域應用,在無人機航拍、測繪、建筑、農業、快遞物流、體育旅游、新聞傳媒、安保執法以及軍警等方面拓展更大發展空間,著力打造無人系統產業數字經濟增長點。
以城鄉建設增美。一是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堅持以新型城鎮化引領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理念,用宏闊的眼光劃清城市邊界,全面盤活現有5個街道52個社區土地,促進集體土地和宅基地變資源、變資本、變財富,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有序轉移。二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堅持好“嚴管重罰、舍得投入”“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管實才能管好、一碗水端平”等理念,強力推進“四城聯創”、老舊小區改造和“兩違”治理。持續推進“兩院兩橋二十路、三場五中心三十小區、五河五湖五園五十校、十城十館百游園”等建設。依托“五河五湖”水系格局,力爭謀劃一批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市的規劃。三是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按照“農村庭院、街道店鋪以外的空間都是公共資源,任何人不得占用”“不能用干部的引導幫扶替代群眾打造美好家園的義務”“農村環境治理要七分管理三分建設,不能以單純強調建設而取代管理”三個方面的工作遵循和“農村居民的文明素質與城市居民是一樣的”觀點,以“六村共建”為平臺,著力打造具有西華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四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四個一并”扶貧理念、“八個一批”脫貧路徑,做好脫貧后續幫扶工作,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致貧。
以改革開放增力。把西華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進一步深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深入實施農業重大科技創新工程,依托河南省農科院西華縣分院等科研院所,在生物育種、設施農業、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研發、化肥減量技術研發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和應用創新能力。依托奈安生物土壤殘留降解和化肥減量技術,大力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創建全國土壤污染治理示范縣。加強土地供給,實行全鏈條服務、全流程提速的用地保障機制,認真落實“承諾制+標準地”改革,讓各類市場主體感受到“西華效率”“西華速度”。
以環境建設增優。一是把營商環境作為戰略性基礎性工程抓緊抓實,打造西華高質量崛起的新標識。二是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打造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干干凈凈的政商關系。三是結合森林西華建設和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分階段分批次打造“周口中心城區—沙河—逍遙古城—潁河—黃橋萬畝桃園—東風運河—西華城區箕子西湖—賈魯河—聶堆女媧城—賈魯河國家濕地公園—創世祖庭城市會客廳—周口植物園—周口中心城區”的環形水上生態觀光帶。四是全面加大衍疇學院、箕子讀書臺、城隍廟、孝義寺、奉母城等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傳承、利用力度,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設立西華胡辣湯品牌專營店,構建百億級胡辣湯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以五七干校博物館、杜崗會師紀念館,加速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女媧國家遺址公園,全面深化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的研究、保護與傳承。
以守好底線增固。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對各類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創新完善宗教管理經驗,整治封建迷信等突出問題,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握在黨組織手中。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持續深入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農村垃圾“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打造潁河、賈魯河、東風運河、雙狼河、洼沖河和女媧湖、昆侖湖、潤天湖、龍池湖、箕子西湖“五河五湖潤媧城”的岸綠河清景美的生態水系格局。依托土壤殘留降解和化肥減量技術,大力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創建全國土壤污染治理示范縣。把安全發展貫穿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著力防范化解各種風險,全面提升發展安全保障,確保西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②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