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業惠生民(“十大戰略”進行時)——以能力作風建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
記者 張海濤 高長嶺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讓發展更全面。城鎮化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有著濃重農耕底色的河南,加快城鎮化步伐,更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尤其是近一年來,河南步入了城鎮化質量最高、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2021年,我省城鎮常住人口557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6.45%,比上年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省委、省政府從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出發,大力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推動中原城市群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主副引領、四區協同、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
中原大地上星羅棋布的一座座城鎮,如同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珍珠,映照著千家萬戶的興旺,映照著中原父老的幸福。
規劃先行
國土空間科學安排
又到一年開學季,初到黃淮學院求學的河北女孩李佳倩,很快喜歡上了駐馬店的城市氣質,“雖然是北方城市,但時尚、雅致,多了一份南方的浪漫味道?!?/p>
城市散發的氣質,和這座城市的規劃密不可分。
先謀后事者逸,先事后圖者失。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河南高度重視規劃先行,按照前瞻30年、編細15年、編實“十四五”的要求,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省市縣鄉同步編制。
科學規劃讓空間布局更有序——“它不僅能顯示城市的天際線,顯示全市每一寸土地的信息,而且能清晰地顯示地表建筑、地下管網。”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工作人員說起“實景三維濮陽應用管理系統”,頗為自豪。
河南各地都將科學謀劃空間布局擺在突出位置,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讓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各得其所。
去年12月,省政府發布《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為各地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科學規劃讓空間與發展需求相適應——
為了建設美麗中原,我省以黃河生態保護為重點,規劃建設高質量的沿黃生態帶,構建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生態屏障帶等,形成綿延千里、縱橫中原的生態空間網絡格局。
同時各地根據發展實際,規劃時注意城鎮空間布局與開發強度、發展需求相適應,既堅持節約集約發展,又為長遠發展留好空間。
科學規劃讓城市生活更具魅力——每當夜幕降臨,社旗縣酒鄉小鎮就變得流光溢彩、人聲鼎沸?!袄铣菂^有山陜會館和古街,去南邊的產業集聚區上班,回到城西的居民小區居住,有公園,綠化好,文化、健身設施啥都有?!奔易≮w河岸邊的張東陽說,小縣城規劃建設得有條有理,生活起來比大城市還得勁。
各地通過科學規劃,將生產、生活用地合理安排,“職住平衡”下的城鎮生活更舒適,更有魅力。
中心帶動
主副引領“起高峰”
當今世界,人口和經濟要素向優勢地區集聚是普遍發展趨勢。新發展格局下,中心城市已成為戰略支點,都市群已成為“主力部隊”。
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全力推動中心城市“起高峰”,推動中原城市群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龍頭高昂,“鄭中心”高歌猛進。
宜人秋風中,漫步鄭州市鄭東新區北龍湖邊,水光映著陽光,綠色嵌著金黃。不遠處,嵩山實驗室挺立,標注著中原科技的新高度;湖心金融島上高樓林立,河南“陸家嘴”笑迎天下客。
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鄭州責無旁貸,勇挑重擔。
“鄭中心”隆起“四個高地”。創新高地、先進制造業高地、開放高地、人才高地,托舉城市攀升新高度。鄭東新區261平方公里上,排布起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中試平臺。
“鄭中心”輻射力強勁爆發。鄭州都市圈擴容為“1+8”空間格局,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都市圈將重點打造鄭開、洛鞏、許港、鄭新、鄭焦、鄭漯、洛濟、洛平等8條產業帶,“龍頭”輻射帶動能力躍上新臺階。
——群策群力,都市圈加速融合。
6月20日,濟鄭高鐵新鄉南站如期開通運營,按下了鄭新一體化發展的“加速鍵”。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陳劍虹說:“通車后,平原示范區與鄭州的時空距離被拉近。這是一條通達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p>
高鐵、高速公路、城際軌道不斷延伸,以鄭州為中心的交通網越織越密;9個城市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一項項破冰之舉助推都市圈城市深度融合。
產業協同發展,“研發在鄭州、制造在都市圈,頭部在鄭州、鏈條在都市圈,主鏈在鄭州、配套在都市圈”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鼎立中原,副中心發力競跑。
我省將洛陽和南陽作為副中心城市重點打造,“一主二副”的布局,讓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動能更足。
“咔咔咔……”洛陽龍海電子玻璃有限公司冷端自動化切割區,生產出一片片厚度僅1.1毫米的電子信息顯示玻璃。
“我們搶抓‘風口’,1.1毫米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實現了產銷兩旺?!饼埡9究偨浝眈T堅說。
在與洛陽相距約200公里的南陽,中光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樣一天當作兩天用。指著開足馬力的功能鍍膜生產線,總經理李智超雄心勃勃地說:“作為光電行業的‘國家隊’,我們的目標是實現1000億元產值、年產10億只鏡片、推出N個暢銷終端名牌產品?!?/p>
一主兩副,鼎立中原,激蕩發展新動能。
四區協同
縣域經濟“成高原”
我省建立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促進東西南北4個示范區發展,推動縣域經濟“成高原”,形成各具特色、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
——多點共舉,四區協同發展。
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豫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4個示范區協同互補,形成河南經濟的多個引擎。
在濮陽,走進車間廠房,會發現看起來相似的“白色塑料顆粒”,在下游的應用卻大相徑庭:
濮陽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聚碳酸酯,5G基站設備外殼、充電樁防護罩等都有它的“身影”;河南龍都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聚乳酸及改性材料,則是生產可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主材”。
抓住新材料等產業由長三角向內陸地區轉移的機遇,濮陽這座資源“舊”城,每天都有“新”事。
通過建立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促進4個示范區發展,商丘、駐馬店、信陽去年的GDP都超過3000億元,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依托優勢,縣域經濟“成高原”。
人生五味全,酸辣最解饞。9月16日,中國(通許)酸辣粉行業大會舉行。9家河南酸辣粉企業搭建了一條古色古香的“嗦粉巷”,讓參會嘉賓“沉浸式”體驗河南酸辣粉的魅力。
通許縣縣長憨振強說:“我們縣已經是全國最大的酸辣粉生產加工基地,產能占全國中高端酸辣粉市場份額的六成?!?/p>
一年來,我省扎實貫徹縣域治理“三起來”要求,把“一縣一省級開發區”作為重要載體,培育壯大主導產業。
長垣的起重機械、臨潁的食品加工、民權的制冷裝備威名遠揚……一批批特色鮮明的產業強縣,正在中原大地隆起形成“高原”。
——以人為本,城鎮建設更宜居。
縣城處于城尾鄉頭,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為推進縣城擴容提質,我省支持永城、林州等地發展成為中等城市。
新鄭市持續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打通市域斷頭路20余條,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百余個,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成為人口凈流入縣(市)。
鄉鎮是連接城鄉的重要節點,我省積極提升其服務帶動能力。去年,河南聯通已在省內率先實現了“5G鎮鎮通”。“我們鎮上信號不錯,直播賣花生可流暢?!狈匠强h二郎廟鎮的田慶合說。
一座座縣城,人口集聚、產業集中、功能集成,越來越多農民落戶城鎮,從村民變成了市民。
城市更新
打造高品質生活
入夜,歷史悠久的安陽市“網紅街區”倉巷街華燈璀璨、人頭攢動?!耙郧坝制朴謥y,現在真漂亮,老街成了風景區?!痹趥}巷街居住了幾十年的李玉英老人說。
數百公里外的永城,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城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3%,優美的環境讓人很難把它與“煤城”掛起鉤來。
新型城鎮化,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谶@樣的理念,我省有針對性地實施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城市更新提質等“八大行動”,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讓城市宜居、韌性、智能。
——改善人居環境?!拔覀冃^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舊小區改造中,樓外立面加裝了保溫層,道路、排水、電力設施都進行了改造?!甭尻柺新妪垍^地勘三院家屬院居民王紅陽說。
今年,我省計劃開工改造老舊小區惠及居民37.86萬戶。今年全省實施城市更新及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8397個,目前已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
——建好“里子工程”。小井蓋,大民生,我省連續把窨井設施整治列入十大民生實事,今年上半年完成窨井設施整治17萬余處,完成年度任務的65%。海綿城市建設等項目加速推進。
——提升治理水平。前一段,信陽市相繼對機關大院拆墻透綠1500多處,獲得廣泛好評,被譽為“拆除的是圍墻,立起的是民心”。鶴壁市106個城市社區完成“一刻鐘生活圈”建設,群眾生活愈加便捷。
下足繡花功夫,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同步提升。
城與鄉的碰撞、交融,皴染著時代畫卷,折射著中原變遷。乘著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東風,一定會有更多更精彩的大城小鎮故事,在中原大地上演。
專家點評
推進城鎮化增添新動能
□國家地理空間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員 申兵
從“城鎮化”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概念和理念的不斷調整、完善,使以城市文明為標志的現代文明,越來越專注于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就不再是農民進城的簡單過程,而是鄉村型社會向城市型社會轉變,非農產業發展帶動產業聚集,以及與之相應的公共服務體系配套建設。
因此,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綜合性大工程,對作為人口大省的河南來說,更是如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將“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納入“十大戰略”,就是為了在近1億人口的內陸大省,加快城鎮化步伐、提升城鎮化質量、持續改善城鄉面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一年來,河南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水平,營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推動中心城市“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正在形成。
根據規劃,到2025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3%,這就意味著每年都要新增城鎮常住人口150多萬,不但會為河南挖掘內需潛力、增添發展動能提供強大支撐,還能使人民群眾享受到更舒適、便捷、智能的現代城市生活。
(記者 高長嶺 整理)
親歷者說
現在的日子有滋有味
□鄭州經開區蝶湖公園環衛工 張為民
我今年63歲,家住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南曹街道南曹村,每天來蝶湖公園上班,負責打掃衛生。這里平時游人就很多,一到周末和節假日,到處都是人,拍照的、遛娃的、健步走的,那叫一個熱鬧。蝶湖公園離我家很近,開著三輪車,也就幾分鐘的路。
別看現在蝶湖這么“吃香”,以前可大不一樣。蝶湖就是曹古寺水庫,在潮河上攔河建壩,就有了這個水庫。我小時候,這潮河水干凈得很,里面有魚有蝦,大家都來挑水吃,但后來附近建了很多工廠,特別是造紙廠,污染得厲害,水質就不行了。有些人不自覺,還往河里倒垃圾,蚊蠅和塑料袋子到處亂飛,味道很難聞。
前些年這里開始大規模整治,造紙廠關門了,不讓往河里排污水,幾年下來,河道干凈了,水庫面積也變大了,周圍改造成了公園、濕地和樹林。你看這蝶湖公園周圍,春秋天放風箏,夏天樹下乘涼,在這么好的環境里,干起活兒來也心情舒坦。
那遠處就是在網上可火的蝶湖橋,設計得很特別,像個大戒指,大家叫它“戒指橋”,平時來拍婚紗照的多得很。
蝶湖邊上以前都是沙荒地,種莊稼是孬地,現在成了到處是高樓、街道的濱河國際新城,哪里還有半點農村的樣子。
我們村正在拆遷,現在就盼著新房子快點蓋好搬進去。前幾年,南曹鄉改成了南曹街道,我們也從農民變成了市民。
周邊的環境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方便,找工作也不難。我和老伴兒在附近干環衛工、保潔員,我每個月工資兩三千塊錢,兩個人都掙錢,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記者 高長嶺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