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我和《周口日報》副刊的緣
1990年《周口日報》創刊之初,就有一個版是文藝副刊,名《沙潁文藝》,是周口文學陣地,也是文學愛好者的一方精神沃土。三十多年來,《周口日報》幾經改版,很多專刊因時代變化有的調整了,有的不再出版,獨有副刊一直保留。 ...[詳細]
2024-10-18
鱔王
西華縣有個奉母鎮,奉母鎮有個前邵村,村里65歲的邵楓橋,以逮黃鱔絕技聞名鄉里。年齡大,下不了水了,邵楓橋想收個徒弟。鄰村后生劉國平自幼喜水,摸魚捉蝦扎猛子鳧水,一身童子功。一次酒罷,老邵問他:“想學逮黃鱔不?現場教,保證會!” ...[詳細]
2024-10-18心理咨詢盡義務 銀發奉獻干勁足
...[詳細]
2024-10-25
他們的血性讓天地動容
“十一”長假,當有人在高速、在景區堵得心煩意亂時,我平靜地坐在了電影院,等待電影開始…… ...[詳細]
2024-10-18
叢碧記:廿年運筆意縱橫
提起中原文化,人們總以博大精深厘定。從歷時性而論,近代尤其宋代以前,中原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主干,群星閃耀;近代以后,隨著歐風東漸,中原文化顯得寥落、黯淡。在20世紀中西古今之變中,豫籍文化大家張伯駒,堪稱一顆耀眼之星、一抹奪目之色,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可圈可點,更為中原文化標注了新的高度。 ...[詳細]
2024-10-10
說說我的傻兒媳
我今年八十歲了,想跟大家說說我的傻兒媳。 ...[詳細]
2024-10-10
“道”不是用來講,而是用來行的
剛接觸《道德經》時,常常被開頭的“道”弄得不知所以。玩味得久了,明白了,其實這個“道”是個假設性的抽象名詞,原本就沒有任何具體物象。 ...[詳細]
2024-10-10
軍民共建看吉陽 雙擁之花在綻放
...[詳細]
2024-10-21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經》解讀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詳細]
2024-10-10
我有這樣一群朋友 ——寫在重陽節之際
我有這樣一群朋友 都是老有所為的銀齡人 ...[詳細]
2024-10-10
六盤充滿煙火氣 美景美食著人迷
...[詳細]
2024-10-21
鳳凰鳥
讀著名作家彭學明的《娘》,不知道多少次潸然淚下,湘西大山深處的一位普通母親,以血淚和畢生之力養育子女的人生歷程,讓人為之動容。 ...[詳細]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