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側記
記者 李遼 李莉
城市經濟發展,要有實實在在的產業支撐。
一直以來,我市都把加快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2021年,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培育帶來新的增長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增長12%、8.6%、4.8%。
市委書記張建慧強調,要打造優質產業生態,做優做強產業集群,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隨著一批批重大項目、重點工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市加快推動產業鏈從“零”到“鏈”的突破和從“鏈”到“群”的提升,初步形成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高質量發展實現了再加力再提速。202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496.23億元,同比增長6.3%。
補鏈固鏈強鏈 “鏈”出發展新動能
工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而產業鏈培育是發展壯大工業經濟的龍頭性、關鍵性工程。
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對產業發展規律的認識,順應產業集聚要求,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審時度勢作出著力構建產業鏈、提升創新鏈、打造供應鏈、暢通要素鏈、完善制度鏈,“五鏈耦合”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鏈”式效應,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去年以來,我市堅持“項目為王”的工作導向,把產業項目作為重中之重,把延鏈補鏈強鏈作為工作重點,持之以恒抓招商、上項目、強投資、增動能。圍繞“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型建材、現代物流、數字經濟”八大主導產業,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培育新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做大做強做優主導產業,力爭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全省一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綠色食品基地、生物醫藥研發生產中心、千萬噸綠色鋼鐵基地,依托金丹、益海打造國家級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基地。堅持“一縣一主業”“百園增效”,打造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工業園區,使之成為周口產業發展的名片。
萬山磅礴有主峰。龍頭企業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品牌效應強,可以促進產業鏈延伸,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
我市始終重視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通過采取市場和行政等多方面的措施,千方百計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推動產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力爭在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方面取得新突破。
龍頭企業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乳酸到丙交酯再到聚乳酸,構建全產業鏈,產能攀升企業升維。今年4月8日,全省首個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產業研究院正式落戶金丹科技。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作為省委省政府“十四五”規劃重點發展的十大產業鏈之一,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產業研究院的落戶將助力金丹科技瞄準乳酸、聚乳酸降解材料全產業鏈世界前沿技術難題,打造世界一流降解材料最權威的開放共享平臺,搶占全球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領域制高點;被群眾稱為“潔白棉花送進去,時尚服裝翩翩來”的周口盛泰浩邦紡織工業園,已初步構建集紡紗、織造、印染、服裝、電商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河南四通鍋爐有限公司,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工業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互聯互通,讓制造裝備、工藝和材料的潛能得到充分釋放,實現了企業在智能管理、工業數字、網絡運行上的一體化,該項目在2021年一舉榮獲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項目。
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重在抓大不放小,既培育大而強企業,又把個頭小但發展現狀好、潛力大的小項目、小企業逐步培養壯大。為此,我市研究制定《關于推動全市工業企業“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實施辦法》《周口市星級工業企業評定辦法》等,加快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著力提升企業整體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
全產業鏈紅薯加工企業——河南天豫薯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樂普藥業科技有限公司被評定為河南省制造業頭雁企業;河南阿爾本制衣有限公司成為全省服裝行業唯一一家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河南省龍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扶溝云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榮登“2021河南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榜單;河南凱旺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巨鑫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啟動......
培育新興產業 賦能發展高質量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著產業發展的方向。
當前,加快轉變制造業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委、市政府深諳此道,將其擺在了重要位置,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引領支撐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以戰略眼光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市長吉建軍強調。
從“紅海”駛向“藍海”,我市立足自身優勢,重點圍繞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5G產業、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智能裝備、綠色建筑等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培育引進力度,壯大產業集群,確保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超過40%。支持金丹科技等企業,打造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基地。支持淮陽建設“中國塑料制品之城”。以普瑞醫藥、新四方制藥、樂普藥業等重點醫藥企業為核心,一手抓專精特新產品研發,一手強化市場運作,實施高端嫁接,引進戰略合作者,助推企業做大做強。以產業互聯網建設為重點,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和“5G+工業互聯網”行動,新增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上云企業1000家、智能工廠(車間)8家,爭取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2項。依托三川云匯公司,廣泛開展數據資源開發、管理和應用。深化與360公司合作,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產業智慧島、數字經濟雙創孵化園、大數據產業園、頤科中心數字化經濟孵化平臺、5G智慧購物體驗中心等建設,引領數字經濟大提速、大發展。同時,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吸引新技術應用轉化項目落戶周口,加速現有產業未來化。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周口中興新業港智慧產業園的正信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室,30多位穿白大褂、戴防護口罩和試驗手套的技術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檢測工作。他們的主要檢測對象包括但不限于水、空氣和土壤等環境要素。這家致力于成為國內一流、集多種檢測能力為一體的綜合性檢測機構,去年10月被認定為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川匯區筑友、筑工雙頭引領的新型建材產業集群異軍突起,目標直指千億級綠色裝配產業“航母”;以富士康、精泰電子為首的電子信息產業全速推進。在太康縣龍源紙業、淮陽區聯塑科技和銀豐塑料等企業,記者感受到數字化和信息化帶給企業的變化和效益提升,數字賦能將推動新技術、新模式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為周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現如今,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21家,同比增長38%。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20家企業申報省級智能工廠(車間)。周口數字產業園簽約入駐38家企業,青網科技園160余家跨境、內貿電商,互聯網平臺企業,科技、文化公司入駐園區,集聚發展初步顯現。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堅持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新興智能制造業培育同步發力。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用于支持5G、工業互聯網、企業數字化改造提升等項目。并積極實施以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工業互聯網創新行動、新模式新業態培育行動、基礎支撐能力提升行動為主要內容的“四大行動”,構建數字產業生態,培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新動能。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