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記者前往商水縣巴村鎮、白寺鎮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暗訪,兩鎮均選取鎮政府所在地及其附近的村莊,結果兩個鄉鎮人居環境治理效果大不相同。白寺鎮道路整潔,環境衛生狀況保持較好;而巴村鎮則大路整潔,小路臟亂,雜物亂堆亂放隨處可見,村容村貌有待提升。
當日9時40分,記者來到商水縣巴村鎮張楊村,村內主干道干凈整潔,平整的水泥路有明顯被打掃過的痕跡。而鄉間小道及屋后則出現衛生盲區,道路滿是砂石子和碎磚塊,坑洼不平。生活垃圾被丟棄在墻角,無人清理;廢舊家具被隨意擺放門口空地,亂搭亂建現象較為普遍;成捆的秸稈立在院墻上,在高溫暴曬下存在安全隱患;部分小路中央和農戶門口有焚燒東西留下的黑色灰燼。村內有一處坑塘,池水清澈,內無垃圾,坑塘周圍用鐵絲網圍起,與道路隔斷,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村民傾倒垃圾的行為。據當地村民介紹,村內有專人負責衛生,每月打掃3至4次,衛生情況與之前相比有所好轉。
隨后,記者驅車來到巴村鎮政府所在地,在鎮政府南側東西方向的街道,主干道兩側的輔路被挖開,砂石遍地、塵土飛揚,小商販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現場較為混亂。有幾段道路正在施工,修路的土方堆在道路中央,阻礙行駛,通行較為困難。施工周邊無遮擋和提示牌,存在交通安全隱患。街道兩側的商店用磚塊鋪成墊腳石,連接主干道。一陣風吹過,伴隨著塵土,偶見白色垃圾隨風飄起。路邊電線桿林立,成捆的電線繞在一起雜亂無章,猶如蜘蛛網一般。鎮政府西側南北方向的街道,被挖開的施工路段較少,道路相對較為整潔有序。一條小河緩緩東流,河水清澈,岸邊被綠色植被覆蓋,風景優美,不少人支上遮陽傘在岸邊釣魚,極具詩情畫意。
離開巴村鎮,記者來到白寺鎮政府所在地。鎮政府周邊街道干凈整潔,電線鋪設得規整有序,路邊車輛整齊停放,小攤販依次擺放,無占道經營行為。路邊商店門牌規格、色調、樣式基本一致,視覺效果較好。距離鎮政府不遠處有一個賣瓜的商販,在其車輛旁邊擺放著一個藍色垃圾桶,在售賣過程中及時清理垃圾,環保意識較強。
10時40分,記者來到白寺鎮郭小寨行政村郭小寨學校附近,記者發現,入村的一段小路被秸稈鋪滿,道路兩側雜草叢生,并摻雜著不少落葉和白色垃圾,顯得極不美觀。入村路口有一處干涸的坑塘,內有少量生活垃圾,并有秸稈焚燒留下的痕跡。村內主干道干凈整潔,水泥路十分平坦,道路兩側每隔不遠便有2個垃圾桶并排擺放,整齊有序。鄉間小路干凈平整,無隨意丟棄垃圾、堆放廢舊物品現象,房前屋后鮮有衛生盲區。村內一處坑塘內水體干凈,路邊“嚴禁釣魚”的標牌格外顯眼。
隨后,記者來到郭小寨行政村西陳莊自然村,村主干道干凈整潔,不少房前小路也鋪上了水泥。房屋墻體刷有宣傳標語,富有特色。道路兩側種有花草和農作物,用柵欄圍起來,打理得整整齊齊。一處林地內堆放有少量秸稈和生活垃圾,附近有村民和小孩在此乘涼歇息。據村民反映,村內有人定期打掃,比之前的環境好太多了,村民的環保觀念較強,大家都自覺將垃圾丟進垃圾桶。(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