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就業 兜底線 優服務
□記者 趙千里 馬月紅 李莉 沈鐸
穩住就業,就是穩住千家萬戶的“飯碗”。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聚焦“六穩”“六保”任務,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完善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著力穩崗位、擴容量、提質量、保重點、優服務、兜底線,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
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就是保民生,更是企業復工達產的前提和基礎。今年以來,在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就業優先政策的同時,我市及時出臺就業優先各項支持政策,先后下發《周口市就業創業2022年工作要點》《就業“擴量提質”行動專項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不斷強化穩就業、保就業的政策保障。開展“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專項活動,并下發專項文件,成立工作專班和專項工作小組,堅持把穩就業、保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政策“組合拳”,千方百計促居民就業、保群眾增收,穩住就業基本盤。當前,全市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基本穩定。
精準服務 高校畢業生好就業
市人社局相關人員說,去年全市接收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數量為2.25萬人,今年隨著畢業生數量增加和受疫情影響,估計全市接收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數量將創新高,達到2.6萬人左右,比去年增加約3500人,給就業工作帶來較大的壓力。為做好該項工作,他們開展實名制登記,摸清底數。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基本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建檔建卡、建立信息數據庫,并動態監測本地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援助服務,實現信息互通、供需對接。同時,積極舉辦招聘會促就業。5月19日,市人社局舉辦了“2022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春季專場活動”暨“2022年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雙選會”系列活動,108家用人單位和6家高校分5個批次進直播現場,提供就業崗位3670多個。啟動疫情防控常態化線上招聘新模式,招聘網站點擊量達3.7萬余次,300余名應往屆高校畢業生投遞求職簡歷,達成意向。近日,周口師范學院應屆畢業生小李在線掃碼進入“就業周口‘職’面未來”求職應聘,成功找到工作。“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家人和朋友經常在我面前說的話。”他說,為了打破這個“魔咒”,大學四年,他努力學習。參加線上應聘時,他看到了自己心儀的公司,就積極準備,最終應聘成功。
多措并舉 農民工穩就業
做好農民工和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的就業,至關重要。今年以來,我市開展春節期間“穩崗留工”行動保就業,廣泛開展春風行動促進就業,開展“豫見+省外”“點對點”活動提高農民工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外出就業。
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92.1萬人,實現新增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2.358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8%,全市脫貧人口務工規模29.1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就業率提升了1個百分點,農民工務工規模穩中有增。積極開發農村就業困難人員、低收入人員等鄉村公益性崗位5.6萬個,切實兜牢“兩類人員”民生底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保持穩定。
積極實施歸雁工程推進返鄉創業。我市制訂下發了《打造返鄉創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專項實施方案》,5月23日至25日我市舉辦了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河南省分區賽暨“豫創天下”“鳳歸中原”創業大賽周口市初賽活動,推動創新創業。截至目前,全市新增返鄉創業人員7166人,完成年度省定目標1.45萬人的49.4%,新增各類返鄉創業主體5564家,帶動3.92萬人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出臺政策 穩崗拓崗保就業
國家和省出臺有關穩就業系列支持政策以來,我市人社部門積極宣傳落實各項“降、緩、返、補”惠企利民政策,充分利用電臺、電視臺、報紙、政府網站等大眾媒介進行廣泛宣傳,讓企業清楚降費的標準要求、時間節點等,不斷提升用人單位對工傷保險階段性降費政策的知曉度。同時,精準落實失業保險“一降三補”惠民惠企政策。市人社局相關人員表示,他們將認真制訂工作方案、主動篩選范圍、加大政策宣傳、優化經辦服務,認真落實好特困行業階段性實施緩繳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穩定就業崗位。
就業監測 優化服務增就業
積極開展疫情期間重點企業用工監測和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監測,時刻了解分析全市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情況。截至5月底,根據對周口市97家企業的監測,用工人數為3.15萬人,用工人數同比增長0.2%;企業當前缺工人數為1656人,缺工人數占現有員工的5.26%。針對企業缺工情況,各級人社部門積極開展“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專項行動,開展“民營企業招聘月”“高校畢業生網絡雙選會”和“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會”等線上線下促就業活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廣泛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就業政策宣傳、直播帶崗、視頻面試等線上服務,積極為企業開展免費用工服務和指導,提升和優化就業服務。2022年以來,全市各類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累計為企業輸送員工近4萬人次,基本滿足了企業用工需求。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