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猛 通訊員 蘇韻棠)“七一”前夕,位于豫東西華縣艾崗鄉的中共豫東特委、三崗革命根據地紀念地,每天來訪參觀學習的干部群眾絡繹不絕。高聳的中共豫東特委紀念塔,環繞在郁郁蔥蔥的紫葉李樹叢里;由艾崗老區黨員、群眾自發建立的中共豫東特委展館內,擺放著70多位革命烈士、老紅軍的照片和革命文物;在普理學校寬大的校園里,靜臥著胡曉初烈士墓……這一切都在無聲地訴說著80年前那一段段紅色的故事。
艾崗鄉曾是豫東15個縣市黨組織和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被稱為“中原小延安”“豫東小竹溝”,也是中共豫東特委、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領導人胡曉初、侯香山、屈申亭的家鄉,這里留下了彭雪楓、張震、沈東平、吳芝圃、王其梅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足跡。中共豫東特委所在地和三崗革命根據地先后被西華縣委、周口市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2016年,中共豫東特委紀念塔被定為省級保護文物,2017年,三崗革命根據地被定為省級紅色旅游景點。
如何發揮好這些紅色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振興?近幾年,艾崗鄉在這方面著實下了一番功夫。該鄉黨委書記姚廣峰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積極打造紅色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復建了中共豫東特委、三崗革命根據地舊址,整修了豫東特委紀念塔,修葺了胡曉初烈士墓,重建了普理學校,新建了中共豫東特委展館。同時成立了200多人參加的三崗紅色記憶文化合作社,建立了紅色腰鼓百人團、紅歌合唱團等團體,并譜寫了《三崗之歌》《英雄的艾崗開新篇》等歌曲,培育出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打造了一支支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文化合作團隊,叫響了一個個特色文化品牌。
2021年10月14日,河南省鄉村文化合作社現場觀摩會暨文化合作社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啟動儀式在艾崗鄉成功舉辦。艾崗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把紅色文化資源與紅色旅游深度融合,創新鄉村文化發展模式,發展系列景觀農業、體驗農業、市民農園、特色民宿等業態,進一步推動民間藝術和鄉土文化繁榮發展,以鄉村文化振興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我鄉不僅有深厚的紅色資源,還有獨具特色的‘紅色’農業。”艾崗鄉鄉長寇二勇告訴記者,他們的小辣椒種植已有近20年的傳統歷史,素有“小辣椒之鄉”之美譽。
近年來,艾崗鄉重點打造以小辣椒深加工為引領的“辣椒紅”經濟,主打小辣椒生產“經濟牌”,成立了17個專業種植合作社,建立了占地600平方米、日加工辣椒20噸的小辣椒加工車間,通過烘干、倉儲、冷藏等手段,將小辣椒身價倍增。此外,該鄉還打造了高標準的萬畝小辣椒示范園,逐步走出一條規模化、品牌化的小辣椒產業化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艾崗鄉還依托4萬多畝小辣椒做好“紅色經濟”文章,先后成功舉辦采摘“達人”賽、“辣椒王”產量大賽、“辣不怕”吃辣“達人”賽、“小辣椒”系列產品網上直播活動等,形成了從種辣椒、賣辣椒到賞景娛樂、文化旅游一、二、三產業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辣椒”特色產業,農民僅此一項就增收2.6億多元。
隨著紅色文化與紅色旅游的深度融合,艾崗鄉已發展成為集紅色教育、旅游觀光、趣味美食、特色采摘、休閑娛樂、農耕體驗等配套項目為一體的旅游景點。“文旅搭臺,經濟唱戲”的紅色文化繁榮發展必將助力老區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