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高洪馳) “今年的長勢不錯,少說也得賣個50多萬元。”8月30日,記者前往沈丘縣卞路口鄉南郭莊村采訪,在村莊東北角的一片荷塘前,84歲的張修如正在與幾位村民聊天,他們看著荷塘議論著。
當日下午,雨過天晴,前往南郭莊村的道路兩邊,行道樹郁郁蔥蔥,地里的玉米喝足了水分,齊刷刷地昂起頭,玉米葉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唰唰”的聲音。村民們走出家門漫步在平坦整潔的柏油路上,興高采烈地議論著秋季的收成。
單俊杰是村里的一名大學畢業生,放棄在城里工作的機會,回村承包了50多畝地的池塘,科學種植蓮藕。由于其當天外出,村干部電話聯系上了單俊杰的家屬。他的家屬說,去年春節期間,蓮藕批發價每斤4塊多錢,平均每畝地產蓮藕4000余斤,每畝地收入近兩萬元。
“這只是一個保守數字,收入要比這多。”村民張修行笑著說道。
“張立正的冬瓜也沒少賣錢,咱看看去。”一位村民說。
離開荷塘,來到村民張立正的冬瓜地。因為下雨的緣故,張立正正在地里查看積水情況。只見齊刷刷的冬瓜架子上掛著一個個冬瓜,每個都有一米多長,重量都在40斤左右。張立正蹲下身子仔細看了看冬瓜,笑著說:“今年我這幾畝地的冬瓜賣個10來萬元絕對沒問題。”張立正56歲,全家6口人。今年他種植了7畝地的冬瓜,其中3畝是春冬瓜。“那4畝地冬瓜賣了4萬多元,冬瓜賣完后,我又種上了豆角。你看,這兩天一下雨,豆角就像薅著長得一樣,都快一尺長了。明天就可以采摘了。”他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走,再到俺村里看看,里面可漂亮了。”
走進綠樹環繞的南郭莊行政村,一棟棟兩層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潔白的墻壁上按照每條街一個主題繪著精美的彩色油畫,傳統文化、中醫文化、傳統民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油畫栩栩如生,群眾在觀賞的同時,無形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
“看俺這路多干凈,天天走在這兒,心情好著呢。”82歲的村民張修行說。村莊內新修的街道上,看不到一絲雜物。正在散步的一位村民說,環境美了,群眾的素質也提高了。村里的群眾不論是誰,只要看到路面上有雜物,都會主動撿起來放到垃圾箱里。“現在不出村就有玩的地方、看的地方,俺現在的心情特別好。”
據了解,在“五星”支部創建工作中,卞路口鄉黨委、鄉政府積極引導各行政村發展觀光農業和高效農業。南郭莊行政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動員群眾因地制宜創業增收,發展蓮藕、高效蔬菜、養牛、養魚等創業農戶100余戶,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三邊四化五美”行動,對路邊、村邊、水邊進行凈化、綠化、美化、文化,通過拆違拆舊拆廢和黑臭水體治理,在村里修建了群眾文化廣場、游樂園、小游園,群眾在房前屋后建起了小菜園、小花園,美麗通道、美麗田園、美麗集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日漸形成。
“隨著‘三邊四化五美’工作持續深入開展,人居環境越來越美,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卞路口鄉黨委書記龍騰信心滿滿地說道。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但讓環境美起來、讓群眾的心情好起來,更讓群眾的創業干勁鼓起來,南郭莊一幅大美農村畫卷已經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