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永奇
4月4日早上7點,驟雨初歇。在西華縣西華營鎮常武營村外,正被春雨滋潤著的麥田生機勃發。愛早起的農民蓋會章撥開正在拔節孕穗的麥苗仔細察看墑情后高興地說:“下透了,這場雨真及時,讓我省了10多萬元!”
蓋會章是國務院表彰的“全國種糧售糧大戶”。他今年流轉土地7000多畝,由于播種時墑情適宜,天氣有利,小麥總體長勢良好。3月中上旬,種地十分講究的他看到麥田有點旱,就用12天時間花費10多萬元把地澆了一遍。4月初,當他準備再次澆地時,貴如油的春雨嘩啦啦地下了起來。
好雨不只下在了西華縣。“這場降雨讓全市農業旱情基本解除。”周口市氣象臺工程師檀艷靜表示。今年,我市種植小麥1100多萬畝,通過中耕、追肥、化學除草、澆水等早春管理,長勢好于往年。天氣預報顯示,4月 2 日 20 時至 4 日 7 時,我市各地普降中到大雨, 鹿邑 、沈丘 、太康都在 35 毫米以上,最大降水出現在淮陽區大連鄉,達 61.7 毫米。
周口地處黃淮平原腹地,沃野千里,糧食總產連年超過180億斤,穩居全省第一,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全省小麥生產第一大市”,素有“中原糧倉”之稱。這幾年,我市農業生產中的每一次“風吹草動”都會牽動全國人民的心。“麥收‘八十三場雨’,這場雨非常關鍵,有助于我市糧食實現‘二十連豐’。”周口市天華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在商水高標準農田水泥路上停好汽車,邊拍攝綠油油的麥浪,邊美滋滋地為抖音配音。
在同一時間,同樣關注這場雨的還有市農技推廣研究員張東良。“這場雨對小麥孕穗、抽穗十分有利,有助于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張東良是市植保站站長,專注農業40多年,是全市小麥單產從300多斤到1600多斤的貢獻者和見證者。
“降水解除了旱情,也使田間濕度過大。近期要特別關注小麥根腐病、莖基腐病、赤霉病等病害的發生,及時進行一噴三防!”張東良在植保站試驗田察看小麥墑情后提醒廣大農民。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