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贏攻堅戰 誓奪夏糧再豐收
本報訊(記者 付永奇)“現在種地省力又省時,灌溉設施齊全,管理方便;‘一噴三防’用上直升機,噴施均勻又高效!”
4月18日上午,在商水縣高標準農田核心區內,機器轟鳴,4架農用直升機、50多架無人植保機在低空中來往飛行,施肥、打藥,一派繁忙。張莊鎮種糧大戶邱守先站在地頭看著長勢喜人的小麥,臉上堆滿了笑容。
這是我市近期麥田管理的一個縮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市始終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必須扛牢的重大政治責任,將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再動員、再安排、再部署。在3月21日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張建慧、市長吉建軍對全市春季麥田管理和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各縣市區委書記向市委遞交了糧食和油料生產目標責任書,嚴格落實黨政同責,確保糧食生產穩面積、穩產量。全省麥田管理會議后,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要求把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作為當前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實抓細。市級成立由5個處級干部帶隊的春季麥田管理工作指導組,分包縣市區開展督導工作,各縣市區迅速掀起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高潮。
小麥好不好,關鍵爛頭少。“小麥赤霉病是對小麥生產危害極大的氣候性病害,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一旦發生可造成10%到20%的減產,大流行年份可以減產4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農業專家組組長張東良說。為強化監測,搞好技術指導,我市全面啟動157個基層測報網點,采取大田調查和智能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病蟲監測,組織科研、教學、植保等方面專家,對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發展趨勢進行會商研判,及時發布病蟲預警信息和防治方法。市級成立4個專家指導組,分包縣市區開展技術指導,動員群眾開展科學防治。各縣市區組織農技人員到田間查苗情、看墑情、測蟲情、診病情。
減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收。各縣市區按照這一要求,立足“防大病、治大蟲、抗大災”,在用足用好中央、省級專項資金,統籌農業生產發展、生產救災等資金基礎上,想方設法增加縣級財政投入。全市籌集資金1.55億元,計劃開展統防統治面積1002.9萬畝,占全市麥播面積的91%。其中,鄲城縣籌集資金2556萬元、淮陽區2218萬元、太康縣2580萬元,基本實現統防統治全覆蓋。“我們農技人員將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力爭不留一塊地、不少一塊田,全力打贏重大病蟲害防控攻堅戰。”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賈廷偉表示。
截至目前,我市已開展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230多萬畝,預計一周內可基本防治一遍。
“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切實做好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爭取夏糧豐產豐收,讓越來越多的‘周口糧’出現在‘中國人的飯碗’里。”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華滿懷信心地表示。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