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趙永昌 文/圖
特色產業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比如,在河南,說到牡丹大家就想到了洛陽,提到大蒜就記起了杞縣,談到桃花就忘不了西華。如今,在商水,大人小孩一看到鮮艷的玫瑰花就自然而然想到雒莊。昨日,記者來到商水縣平店鄉雒莊行政村,感受了美麗經濟給鄉親們帶來的幸福生活。
雒莊,原名“劉雒莊”,后來為了叫著順口,便舍去了其中的“劉”字,它是平店鄉東部最偏遠的一個行政村。2013年,村里的返鄉青年劉國志等人從云南昆明引種了600畝大棚玫瑰。經過10年發展,小小的玫瑰變成了一項富民產業,讓雒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逐漸有了知名度。
政策引領,助力發展步不停。近年來,縣鄉村結合國家土地流轉、產業扶貧等惠農政策,從項目、資金、宣傳等方面給予雒莊大力扶持,幫忙成立3個合作社,修通2條斷頭路、修建1座生產橋,在雒莊的玫瑰基地舉辦“玫瑰有約”“相親大會”鄉村游活動,幫助村民解決小額貸款問題,幫助雒莊的玫瑰基地申報省市縣“返鄉農民工示范基地”“精準扶貧產業基地”等。
“創業很艱難,種植有風險,起起伏伏不停步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雒莊萬和園花卉基地負責人李東洋坦言。“黨的二十大對產業發展作出了規劃,省委制訂了‘五星’支部創建方案,其中,爭創產業興旺星是關鍵一環。俺村里已成立集體經濟組織,下一步,要與這些合作社綁定,推動玫瑰產業大發展!”村黨支部書記劉國珍如是說。
“產量是基礎、市場是要素、創新是關鍵,這幾年,我們不斷淘汰老化品種,定期更換新苗,保留了香檳、紅袖、超級、自由、冷美人、粉佳人、戴安娜、法蘭西、卡羅拉、高原紅等20多個主打品種。”玫瑰種植大戶李向前說,“我們掌握了控溫、防蟲、治病等新技術,平均畝產鮮切花10萬枝,畝均效益2萬多元。”
“咱不能只守著一棵搖錢樹,要通過多種渠道增加收入。我把3個棚的觀賞玫瑰交給親戚打理,新種植200多畝‘豐花1號’食用藥用玫瑰,已經著手開發加工玫瑰花茶、玫瑰醬等,有條件了還要延伸產業鏈,做玫瑰精油、玫瑰酒,力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雒莊藝和園玫瑰基地負責人劉軍停信心十足地說。
據了解,雒莊的玫瑰種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脫貧戶”等模式,吸納110多家農戶參與其中,有300名固定工和臨時工,每人月收入可達2000元,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70多戶困難群眾得到精準幫扶,如期實現脫貧致富。
“我們在基地干活,平時一天能掙60多元,忙時一天能掙100多元。”“別講掙多少,反正不耽誤照顧家人和孩子。”穿梭在花田里的村民賀秀英、李秀英、鄧素英、王美蘭等一臉笑容,顧不得與記者多聊。一些游客拿著自拍桿和手機徜徉在花海中,拍照留念。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名優特新是發展的核心。村里有了新產業、田野有了新風景、農民有了新身份、家庭有了新收入,這應該就是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模樣。”平店鄉黨委書記段文海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鄉村振興、‘五星’支部創建,把玫瑰作為主導產業,帶動優質香菇、韭菜等綠色產業發展。”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