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侯國防 文/圖
7月28日,陽光熾熱,萬物榮華。走進鹿邑縣太清宮鎮后雙村,高聳挺拔的綜合樓、忙碌工作的產業車間、平坦干凈的柏油路、水流清澈的河渠、粉刷一新的民居、綠樹掩映的游園……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置身其中別有一番情趣(如圖)。
后雙行政村位于鹿邑縣城東南5公里處、太清宮鎮西南4公里處,下轄5個自然村,多年來村民一直依靠田間勞作維持生活。說起后雙村這兩年的發展蝶變,鹿邑縣交通運輸局駐后雙村第一書記胡曉偉說,后雙村之所以發生這么大的變化,是村黨支部書記李萬鋒帶領大家拼搏奮戰、苦干實干的結果。
創業有成惠鄉鄰
李萬鋒是后雙行政村史樓自然村人,20世紀90年代初期,高中畢業后的他先后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打工。他從裝修工作干起,直至后來包工干活、擁有自己的公司,并擔任上海銀龍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浙江嘉澄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出生在農村,深知群眾生活不易,自己在外打拼富裕了,決不能忘記哺育我的鄉親。”多年來,在外創業有成的李萬鋒始終沒有忘記反哺鄉鄰。
2010年前后,李萬鋒回鄉探親,看到史樓村群眾出行困難、排水不暢、夜間無照明時,他先后兩次捐資25萬元為家鄉修建道路、鋪設下水道、安裝路燈,解決群眾出行、排水及照明等問題,受到鄉親們一致好評。
為帶動家鄉群眾致富,2017年,李萬鋒在征求鎮黨委、鎮政府和村“兩委”同意后,對前雙廟村東一個廢舊坑塘進行改造利用,投資1500萬元,建設一個占地20多畝的家具廠,并優先安排貧困家庭人員到廠里工作,帶動80余人就業,如今員工均已實現脫貧致富。
為改善鄉村人居環境,2018年至2019年間,李萬鋒先后兩次向行政村捐資31萬元,用于村里修建道路、治理坑塘、整理溝渠。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李萬鋒積極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向鎮政府捐贈物資及善款15萬元,為全鎮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當年底,李萬鋒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自掏腰包1萬元購買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慰問全村老黨員、困難家庭。
返鄉任職思路清
“2020年12月,后雙行政村黨支部班子換屆改選時,我被群眾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說句實話,當時我很猶豫,認為自己在外創業有成、生活富足,何必再操這個心?后來又一想,群眾既然選我任村黨支部書記,那是對我的信任,如果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那就失去了做人的意義。”李萬鋒堅定地說。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李萬鋒結合實際,迅速理清思路,認真進行謀劃,決定以黨建為引領,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把發展產業、帶富鄉親、解決“群眾所需所想”作為工作目標,齊心協力聚焦“三農”,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抓好“兩委”班子建設。李萬鋒從推進鄉村振興立新鑄魂著手,把村里一些德高望重、勤勞致富的能人選出來、用起來,廣泛吸引優秀人才參與。同時,發揮干部引領、黨員帶頭作用,健全監督機制,以黨風帶民風,發揮村民自治作用促和諧,形成后雙行政村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引進產業上項目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怎樣才能帶領群眾致富是李萬鋒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為提高群眾收入,他與村“兩委”干部反復研究、集思廣益,決定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引進產業項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為群眾鋪設致富路。
投資建設黨群服務中心。2021年,后雙行政村建設了村黨群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投資2700萬元,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高5層,設置有婦女兒童之家、群眾代表聯系站、日間照料中心、農民大講堂、創業孵化站、快遞驛站、便民超市等,打造集黨建活動、服務群眾、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陣地。
投資建設萬牛養殖基地。李萬鋒先后投資1.2億元,建設占地面積200畝的萬牛養殖基地,最大存欄量15000頭,目前存欄肉牛4000頭,是集繁育、養殖、屠宰、分割、加工為一體的生態循環肉牛養殖加工基地。基地與“和一肉業”簽訂供需協議,構建“公司+基地+農戶”的運營機制,探索出“一戶一牛”帶富模式,帶動周邊群眾以“購牛入股、托管寄養”的模式參與肉牛養殖分紅。
引進建設工業園項目。2021年,李萬鋒積極引進建設占地面積105畝的產業園區項目,目前辦公樓、展廳已經建好,其他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值約5.2億元,創利稅約6000萬元,能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800多個,幫助附近村民就近就業。
積極發展特色種植產業。目前村里已建設葡萄采摘大棚50畝、蔬菜大棚25畝、草莓采摘大棚40畝,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另外,高效農業、高效溫室大棚、冷庫等推進鄉村振興項目也陸續在該村落地。
“通過大力發展產業和項目,解決了近300名村民的就業問題,現在他們每人平均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此外,我們通過注資入股、托管喂養等方式,農戶每托管喂養1頭牛,年可增加至少2000元收入。”李萬鋒說。
務實重干改容顏
“以前,后雙行政村的基礎很差,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柏油路,村莊也沒什么活力。”李萬鋒說,為徹底改變村莊“臟亂差”狀況,打造宜業宜居環境,提升美麗鄉村顏值,他與村“兩委”干部圍繞“四化一滿意”(夜晚路燈亮化、村內道路硬化、村內環境綠化、河渠水質凈化和群眾生活滿意),強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李萬鋒捐資7萬余元購買了綠化樹種,對全村道路進行統一綠化,打造水清樹綠、生態宜居的美麗環境。為解決建設資金難題,他陸續捐資60余萬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對村內主要道路進行加寬,實施綠化、亮化,對小街小巷全部硬化,并治理路邊河渠,實施包封護坡等。
綠水繞村流,枝頭花正紅。如今,持續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讓后雙行政村煥發新的生機,一條條整潔的街巷、一彎彎清澈的河流、一處處賞心悅目的游園,為和美鄉村增添了新色彩,讓村民看得見綠、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勾勒出一幅生動和美的鄉村畫卷。
“目前,后雙行政村的‘三區’‘三園’‘三基地’產業布局已初具雛形,鄉村發展的骨骼愈加強健。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壯大特色產業規模,推進河南銀龍裝飾建材產業園和焦福記食品加工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并規劃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工廠,開展精裝糧、小磨香油生產和水果玉米深加工、草莓粉干加工等,延長農業生產加工鏈,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群眾提供更多致富崗位。”李萬鋒信心十足地說。
鹿邑縣委書記李剛說,后雙行政村只是全縣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典型,目前鹿邑縣外出務工人員累計返鄉近10萬人,創辦各類實體數量3.8萬個,帶動就業近20萬人。為此,2020年5月、2022年6月鹿邑縣先后兩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今后,鹿邑縣將緊抓新一輪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升級、產業區域轉移的機遇,積極實施“鳳還巢”工程,通過政策推動、鄉情感動、項目帶動,引導一大批熟悉市場需求、掌握生產技能、積累經營經驗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投資創業,把昔日的“勞務輸出”大縣變成“雁歸經濟”的熱土,進而促進鹿邑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