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宏
中醫,你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草木山川蘊藏著奧秘,古法針灸展現著神奇。
回眸歷史長河,中醫是先祖智慧的結晶。
神農氏嘗百草,始有醫藥,
扁鵲首創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張仲景作《傷寒雜病論》,提出辨證論治,
華佗創制麻沸散,開手術之先河,
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創經絡針灸理論,
孫思邈著《大醫精誠》,彰顯醫者仁心,
李時珍輯《本草綱目》,流傳千古,
葉天士巧治霍亂,創瘟疫防治體系。
時至當代,大師輩出,
120名國醫大師,200多名全國名中醫,
千年經驗展現實力,古老智慧又煥生機。
中醫藥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
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
無不體現著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注與支持。
中醫藥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老百姓的喜愛。
推拿拔罐,疏通經絡。
順應四時,和于節氣。
預防為主,辨證論治。
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養生之法風靡。
中醫藥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對傳承創新的堅守,
傳承不泥古,把握中醫藥的精髓,
創新不離宗,守住中醫藥的根本,
兼容并蓄,大膽創新,
促進中西醫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讓古老的中醫藥煥發新的光彩。
中醫藥,是我們與世界友好交流的橋梁。
中醫針灸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絲綢之路上拔地而起的中捷中醫中心,
疫情期間傳播到150多個國家的中醫藥診療方案,
北京奧運會上不少外國運動員身上的火罐印兒,
都是中醫藥從華夏大地走向世界之林的縮影。
重視整體平和,強調個體差異,
中醫藥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哲學、中國智慧,
彰顯獨特的文化魅力。
中醫藥走向世界有助于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讓世界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進一步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時代的召喚催人奮進,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現實目標,
迫切需要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疾病康復治療中發揮作用。
歷史的潮流激蕩人心,
我們要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擔負新的歷史使命,
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
傳承數千年的中國智慧、歷久彌新的中醫藥,
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輝。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