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晨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學習、社交、娛樂的重要工具,網絡空間更是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隨著我市“創文”工作不斷深入推進,共建網絡文明、共享良好網絡環境已成為越來越多周口網民的行為準則。
網絡文明是展示當代青年文化素養的聚集地。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青年教師崔家勇是周口人。他告訴記者:“我們身處一個高度網絡化、信息化的社會,各類謠言、誤導性言論隨著信息洪流不斷涌來,在日常生活中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決策與行為。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網絡信息環境,要積極引導青少年提高自身素養,加強網絡文明意識,理性表達個人觀點,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周口籍大學生李宇告訴記者:“通過網絡,我們獲取的信息量非常大。作為大學生,更應該展示出高素質、高理性的精神風貌。在面對網絡熱點時,如何參與、如何評論、如何融入,都需要我們謹慎思考、冷靜面對,做到自覺監督、舉報網絡不法行為,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石國壘是周口市銀珠路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他在多個網絡平臺擁有自己的賬號,經常通過網絡科普物理小知識,分享在物理教學中的思路和方法,吸引了不少粉絲,有些視頻最高閱讀量能達百萬。雖然在很多網絡平臺石國壘都有賬號,但文明上網一直是他堅持的行為準則。石國壘表示,現在的網絡非常發達,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有些網絡平臺漏洞百出、內容參差不齊。文明上網首先要選擇正規的網絡平臺,發表言論應當恪守法律法規和底線。石國壘認為,青少年是網絡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群體,家校需共同筑牢青少年文明上網的防護墻。
如今,不少老年人也加入了網民隊伍,他們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智慧,也有著強烈的學習需求和求知欲望。臨港開發區淮河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智瑋瑋說:“我們要把文明上網宣傳活動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幫助老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觀,自覺抵制不良內容,積極營造健康、文明、和諧、安全的網絡環境。”市直某單位退休人員張女士認為,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提高自身修養,不要隨意打開不明網站,不要輕易在網上透露個人隱私和重要身份信息,不僅是在保護自己,也是在維護文明的網絡空間。
“做網絡文明人,打造清朗網絡空間是時代賦予每位網民的責任。文明上網,我認為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不信謠、不傳謠,不發布、不轉發未經證實的有可能會給社會或他人造成傷害的信息。當輕敲鍵盤或使用手機的時候,別忘了文明就在你我的指尖上。”在市直某單位上班的沈先生告訴記者。
在采訪中大家紛紛表示,網絡安全沒有旁觀者,要自覺抵制網絡低俗之風,積極樹立文明新風,爭做周口文明網民。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