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趙千里 張猛 孫靖
通訊員 蘇韻棠 文/圖
“打竹板,笑哈哈,今天不把別的夸,艾崗鄉的小辣椒,紅紅的臉蛋味夠辣,吃上一口忘不掉,一日三餐都想她……”日前,在抖音直播平臺,西華縣艾崗鄉文化合作社的社員變身“椒哥”“辣妹”,賣力地宣傳該鄉生產的一系列辣椒產品。
艾崗鄉土質松軟肥沃,是全國最大的草莓椒種植基地,小辣椒種植業在國內也很有名氣。該鄉2022年種植小辣椒2.6萬余畝、草莓椒4000多畝,產值近3億元;2023年種植小辣椒3萬余畝、草莓椒1.4萬余畝。潘北村村民蔚連生今年種植小辣椒100多畝,是全鄉有名的辣椒種植大戶。
有了好品質和好產量,更需要好的價格和好的銷路。“走不遠”“等客來”,一直是艾崗鄉小辣椒的銷售“短板”。該鄉黨委、政府及早布局,以文聚“椒”、產業興“椒”,開展了一系列文化賦能和產業助銷活動。
該鄉發揮4個文化合作社和2個“百人腰鼓團”的優勢,在鄉域旅游景點和豐收時節舉辦腰鼓大賽,邀請外地腰鼓團隊前來交流技藝,吸引游客前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旅游消費,提升人氣。
通過組織文藝演出、拍攝抖音作品等,該縣將小辣椒系列產品放在網上進行直播銷售,并制作文化衫、繪制文化墻,擴大辣椒產品的影響力。
同時,該鄉還積極舉辦辣椒采摘“達人”賽、吃辣“達人”賽等,把辣椒種植與休閑娛樂、文化旅游結合起來,全力擦亮小辣椒品牌。
“今年我種了3畝‘新一代’鮮采辣椒,每畝收入6000多元。俺嬸50多歲了,今年種的‘新一代’鮮采辣椒每畝收入1萬多元。”潘南村村民廖二雪提起今年的辣椒收入喜上眉梢。
“美人椒、草莓椒、青三櫻椒色艷味美,加工出的產品供不應求,雖然有20多名工人輪流加班,但重慶等地的客商還一直打電話催貨……”艾崗鄉康源食品加工坊經理鄭光偉對記者說。
“辣椒價格過去都是由買方來定,如今我們通過烘干加工、冷庫存放和分袋包裝,明顯具備了市場競爭優勢,也有了定價權。”半截樓村辣椒烘干車間負責人李建設說。
從生態種植到鄉村旅游,從小菜販提籃叫賣到擁抱國內大市場,如今,艾崗鄉辣椒種植已駛入產業化發展的“快車道”,艾崗鄉也成了全國有名的辣椒種植“特色鄉”“示范鄉”,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椒”響樂。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