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為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近年來,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文昌街道持續探索養老服務新模式,建立政府、社區、企業、居民“四位一體”模式,加快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積極打造居民家門口的“幸福養老圈”。近日,記者到文昌街道萬莊社區、建業社區等多個社區進行走訪,實地感受社區養老生活。
“小飯碗”盛滿“大民生”
近日,記者在萬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愛心食堂看到,室內干凈整潔,桌椅擺放整齊,與其說這里是食堂,不如說它更像是居民家中的餐廳。肉末茄子、西藍花山藥炒木耳、菠菜素丸子、白米飯、雞蛋湯……一餐10元,好吃不貴,讓居住在該社區的老年人幸福感倍增。“我們的食堂由專人負責,堅持標準化運營管理,注重膳食營養,讓老年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萬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運營企業負責人李海群說。
“我昨天說想吃肉末茄子,今天就供應了,這日子太幸福了!”當日11時30分,前來就餐的劉阿姨發現當天的配餐里有她最愛吃的肉末茄子,驚喜地說。交談中,劉阿姨告訴記者:“我老了,很多事情做起來力不從心。這個養老服務中心提供的配餐服務非常好,菜品豐富,既好吃又有營養,解決了我們老年人生活中的大難題。”
“如何幫助轄區老年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是我們一直探索的課題。”萬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張輝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按照文昌街道要求,積極探索社區養老新模式,全力建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深化“為老”服務,聚焦老年群體需求,將老年助餐服務作為補齊民生短板的突破口,切實守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讓“小飯碗”盛滿“大民生”。
微改造托起“大幸福”
為讓老年人在家安享晚年,萬莊社區積極推進家庭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打造更加舒適、便利、安全的生活環境,進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生活水平。
在建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養老體驗室,記者看到衛生間里一字形扶手、折疊浴椅、防滑墊,廚房里煙霧、燃氣和水浸報警器,客廳和臥室里防撞條、感應夜燈等一應俱全。此外,臥室的床頭還安裝有智能監測設備和報警器,遇到問題,老年人只要按下緊急呼叫按鈕,不僅能聯系到子女,還能得到社區智慧養老監測預警系統的迅速回應。
上門幫拉近“心距離”
“俺閨女說以后不讓我打掃家里的衛生了,讓你們一個星期來一次。”近日,75歲的趙阿姨對上門提供衛生打掃服務的建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
建業社區是文昌街道社區養老“六助”服務首批試點之一。為探索社區養老新路徑,文昌街道優化資源配置,創新工作方式,積極開展助餐、助浴、助醫、助行、助學、助樂等志愿服務,打造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社區養老“六助”服務模式,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萬莊社區和建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是文昌街道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文昌街道共設置10個社區養老設施點位,萬莊、碧桂園等6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已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景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正在進一步建設中。“下一步,文昌街道將繼續聚焦群眾關注的‘食、養、樂、安’問題,持續打造便利化、可及化、廣覆蓋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加強養老服務保障,提升養老服務溫度,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文昌街道主要負責人李向鋒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