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 鄒多為 魏弘毅)中國年度外貿“成績單”12日發布。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同比增長0.6%,不僅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增長動能也得到質的有效提升,“新三樣”產品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去年,中國外貿經歷了風雨洗禮,取得了進出口規模穩中有增、發展質量優中有升這樣來之不易的成績。”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總的看來,貨物貿易進出口好于預期、實現了促穩提質目標。特別是四季度向好態勢明顯,12月份進出口達到3.81萬億元,月度規模創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過去一年,我國出口動能豐富活躍。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13.92萬億元,同比增長2.9%,占出口總值的58.6%;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蓄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9.9%。盡管全年進口值微幅下降0.3%,但隨著國內需求持續恢復,大宗、民生商品進口得到有序擴大。
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主力作用增強。2023年,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5.6萬家,合計進出口22.36萬億元,同比增長6.3%,占進出口總值的53.5%,提升3.1個百分點,連續5年穩居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
從貿易伙伴看,多元穩定的經貿關系不斷拓展。2023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達到19.47萬億元,同比增長2.8%,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6.6%,規模和占比均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平;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14個成員國合計進出口12.6萬億元,較協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長5.3%;對拉美、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6.8%、7.1%;第四季度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出現回暖,全年分別進出口5.51萬億元、4.67萬億元。
此外,新平臺新業態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23年,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數量已擴大至22個,合計進出口7.67萬億元,同比增長2.7%;海南自由貿易港年度進出口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作為外貿新勢力的代表,同期,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