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李點
提起泡桐樹,你會想到什么?是否會想起當年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群眾廣植泡桐,與“三害”抗爭的事跡?如今,不僅在蘭考,在廣袤的中原大地,千里公路沿線、雄偉的黃河大堤上,處處有亭亭的泡桐英姿。
“我跟泡桐打了幾十年交道,它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月19日,記者見到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院長范國強時,他正在泡桐實驗室忙碌著,全國新栽種的泡桐75%都是河南農業大學培育的新品種。
“泡桐是河南土生土長的樹種,它能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還能降低平原地區干熱風的危害,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生態保障。當年焦裕祿帶領群眾為防風治沙種下的泡桐樹,如今不僅成為蘭考大地的綠色屏障,更是古箏、古琴等民族樂器產業的重要原材料,成了蘭考人民的致富樹。”這些年,范國強帶領團隊在泡桐研究方面取得累累碩果:在業界首次完成泡桐基因組精細圖譜繪制,確立了我國在泡桐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創建世界上第一個四倍體泡桐種質的資源庫,培育出優勢突出、特性優良的四倍體泡桐新品種。
作為連任兩屆的全國政協委員,范國強持續圍繞林業、農業、生態建諍言、獻良策,先后提交《盡快設立現代林業產業體系科學家崗位 為林業科研隊伍“穩軍心”》等提案10余個,每一份提案都是他深入基層調研,用心傾聽群眾聲音得來的結果。
“聽群眾心聲,替基層發聲,只有多走、多看、多聽、多想,才能提交高質量提案,這些來自泥土里的經驗都是我撰寫提案的養分。”今年全國兩會,范國強準備的提案與鄉村生態建設相關,他建議通過科學合理的農業耕作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保護土壤和水資源。同時,推動林木良種培育,加強種質資源保護,提高森林蓄積量、提升森林碳匯功能,將林草生態保護修復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增覆蓋與增收益互促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