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晴 張猛 孫靖
東風漸暖滿城春,隨著“春日經濟”持續升溫,各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踏青賞花、民俗體驗、田園休閑”的熱潮。在西華縣,一朵朵桃花競相綻放,散發出濃濃的“文旅融合”春日芳香。
最是一年春好處,萬畝桃園香如故。西華是著名的果樹之鄉,有“豫東大林海、平原花果山”的美譽,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萬畝桃花在潁河兩岸競相開放。
近日,記者在西華桃花源生態觀光風景區核心區、萬畝桃園中心區的裴莊行政村看到,村莊內一步一景,一派“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美麗景象;桃林里一花一風情,枝上的花全開了,或正、或側、或仰、或俯,有如粉荷、有如胭脂,偶爾碰上幾只懶起的,還含苞待放。放眼望去,桃樹綿延,桃花爛漫,美不勝收。游客們穿梭于桃林之間,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這美好一刻。“每年一到桃花盛開的時候,我們就會特地從周口市區趕來賞桃花,喝碗胡辣湯,再帶些質優價廉的西華特色農產品回家。”市民霍女士笑著說。
多管齊下,游客“沉浸式賞花體驗”再升級。西華縣依托“萬畝桃園”品牌、產業和資源優勢,堅持把舉辦桃花節作為鄉村旅游和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激活文旅產業發展的內在潛力,探尋產業興旺、百姓富裕的源頭活水。連續舉辦了20屆桃花節,推出“桃花跑”馬拉松、“桃花緣”相親大會、“桃之夢”戲曲攝影書法詩詞聯賽、“桃園情”系列產品網上直播等文旅項目,形成了從種桃、賣桃到賞花、賣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緣戲、賞桃藝品、上淘寶網的文旅產業。每年桃花節期間,都吸引了數百萬游客前來踏青賞花,形成了一二三產業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的“桃”產業。
共謀發展,村莊與村民實現“雙向奔富”。西華縣以將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將“萬畝桃園”與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相結合,大力發展“農業+觀光”“農業+旅游”“農業+文創”等新業態,成功創建了潁河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民群眾的“雙增收”。依托30多家加工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積極引進鮮桃銷售、桃產品深加工、桃枝加工、紙箱包裝、冷鏈物流等企業,特別是產業龍頭桃之源食品通過加工桃系列產品,年營業收入3000余萬元,效益500萬元。宏旺木業收購廢棄桃枝進行深加工,帶動260戶群眾就業增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83個、家庭農場65個,帶動3600多戶群眾種植桃樹。帶動1200多戶群眾種植無公害西瓜、草莓、葡萄等實現致富。培養出“桃子哥”和合盛、“西瓜哥”金記偉等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優秀創業人才。發展休閑農業經營主體26個、農戶4820戶,年經營性收入2.6億元。拓寬網上銷售與線下銷售渠道,確保桃農收益提高35%以上。黃橋蜜桃系列農特產品通過直播產生交易額3700多萬元。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