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英
奮勇爭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方面我們要著力解惑解難,將新思想、新理論、新理念具化為熟悉理解的發展方向、發展方法、發展動力,筑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避免“一刀切”“一鍋燉”,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斷提高政策舉措的針對性、有效性。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摸清家底、找準問題、明確方向,圍繞解決問題出實招,聚焦發展質量求實效,做到靶向發力、精準求解,不斷鍛長板、補短板、揚優勢。立足周口實際,發揮周口優勢,我們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沙潁水運 大道不孤
周口港是長江以北國家第一內河大港,是國家重點建設的36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周口搶抓江淮運河通航和河南省“兩河兩港”建設機遇,將“國家區域中心港口城市”作為新目標新愿景。向“新”而行 ,構建中原出海新通道,周口是主戰場、主力軍、主攻手。
目前,周口已經建成規模性港口7個、千噸級泊位56個,累計開通國內國際集裝箱航線24條,20多個國家的30多個品種貨物和晉陜蒙等10多個省份的20多個品種貨物在周口中心港上岸。我們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工建設周口港200萬標箱智能化小集作業區、航運信息中心、黃寨鐵路專用線、內河船舶生產基地,謀劃共建跨省臨港經濟合作區。
周口應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瞄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方向,布局生物經濟產業園、現代食品產業園等。以創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抓手,把沙潁河通江達海優勢轉化為樞紐優勢,培育壯大臨港產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文旅融合 行而不輟
推動新質生產力在文化產業領域的落地,要通過提取傳統文化資源的有益元素,進行創意轉化和創新發展。推動周口縣城“出高原”、中心城區“起高峰”,培育壯大文旅經濟、總部經濟、平臺經濟、樓宇經濟,加快發展金融、物流、電商、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城市經濟。堅持民生導向、問題導向、品質導向,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成國家森林城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聚焦文體旅融合、城市更新、社會治理、產業協同、特色文旅產業,打造城市品牌新形象,把城市“顏值”變成“產值”。近年來,周口文體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通過不斷創造極致的旅游體驗、深度的消費產品,消費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涌現。特別是,我們推出的淮陽伏羲太昊陵、鹿邑老子故里、扶溝大程書院等品牌,使線上互動與線下消費緊密融合,增添了消費新能量。
農業強市 厚積薄發
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進行了系統論述和全面部署,明確提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必須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擺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位置”。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體現在哪里?在基因化、數字化、物聯化、工程化。
作為全國商品糧基地、農業大市、糧食大市的周口,自然條件兼具南北之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科技裝備支撐能力、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水平等均走在全國前列,農產品直通高端市場,勇立潮頭的農村改革正在持續釋放全市農業發展活力。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抓好糧食安全,重塑農業優勢。一是要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通過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等,提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數據和資本等農業要素優化組合而形成的全要素生產率,擺脫以資源依賴和環境消耗為特征的傳統生產力發展路徑。二是以數字技術推動農業產業鏈與供應鏈優化升級。數字技術不斷向農業滲透,能夠緩解農業生產經營中資源稟賦的約束,暢通產銷環節,持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重要動力。三是以技術革命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依托技術革命,落腳在新產業。對于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地區,應該以培育壯大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重點,拓展勞動對象的種類和形態,不斷開辟生產活動的新領域新賽道。
筑巢引鳳 人才興市
周口當前面臨的問題是:“人才在哪里”“人才從哪里來”的問題;“人才有沒有”“人才多不多”的問題;“人才強不強”“人才優不優”的問題。這些挑戰要求我們必須配置高端創新創業要素、匯集頂尖人才智力、開展基礎原始創新,用足用好一攬子人才政策,讓優秀人才安下心、扎下根、發展好,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
要搭建平臺,建立健全人才服務機制,成立專門的人才服務機構,承擔人才配套服務保障工作。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立人才編制“周轉池”,實行“總量控制、計劃申請,動態流轉、循環使用,人走編收、空編置換”的管理方式,將筑巢引鳳和借巢引鳳有機結合。要在簡化程序上下功夫,進一步擴大單位引才自主權。相關單位可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和人才需求實際,自主擬訂招才引智計劃,報有關部門審批后執行。要堅持服務優先、特需特辦,對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隨到隨辦或先到后辦。對引進的其他青年人才,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采取分批次、分系統、分單位辦理聘用手續,有效防止入職等待期人才流失現象發生,著力解決好引進人才子女上學、配偶就業、住房保障、醫療社保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切實增強引進人才的歸屬感。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