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彥章 田亞楠
見過養雞養羊養豬,第一次見養鴿子,感覺很稀奇!
走進商水縣天成鴿業科技產業園,一座座大型鴿棚錯落有致,規模宏大,讓人驚訝。鴿棚內,一排排多層立體化鴿舍并立。鴿籠內,鴿聲咕咕呼朋引伴,聲音悠揚,充滿喜樂。
走進鴿棚,偌大的鴿棚內干凈整潔,每對種鴿哺育2到3只乳鴿,居住在每層獨立的窩棚內。窩棚是用鐵絲編制的長方體籠子,鴿子們相互獨立,又上下左右彼此可見。每排鴿籠有一人多高,長有80多米,都安裝有全自動喂養裝置,按照設計按時緩慢移動投喂。鴿子的飼料由養殖團隊自行研發,將玉米、豌豆、高粱、大麥、扁豆等原糧通過粉碎、冷壓等流程,加入益生菌制成。在鴿籠的底端,有一條傳送帶,將鴿子產生的糞便及時清理,回收后制作成肥料銷售,確保鴿棚內干凈衛生。
“鴿子是動物界夫妻的楷模,感情專一,對伴侶忠誠,認準了就是一輩子。每對鴿子只要完成配對,就會廝守一生。鴿子對待感情,比人都強!”飼養員史夢霞笑著說,“每個籠子里的一對種鴿,都是在散養區自行配對后組成的。它們在一起共同分享食物、照顧幼鴿,體現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美好。”
記者看到,每只鴿子腿上都套有一個獨特的“腳環”,上面印有數字編號,這個編號猶如鴿子的身份證號碼一般,記錄著這只鴿子的生長情況。
像這樣的數字化、自動化養殖模式,1個人就可以管理1個大棚里的7000多只鴿子,極大降低了養殖成本和人工成本。
“目前,這個廠共有34座鴿棚,每座鴿棚都是按照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建設,鴿棚內設有通風裝置和照明燈,確保鴿子健康成長。”史夢霞介紹道。
飯店里的“烤乳鴿”就是從這里出欄的!
種鴿下蛋后,飼養人員將鴿子蛋收走,隨后放入假鴿子蛋,鴿子會主動孵化假鴿子蛋,并產生鴿乳。被收走的鴿子蛋統一拿到孵化室,工作人員將受精的鴿子蛋放入孵化器進行孵化,未受精的則打上標簽進入市場,每枚售價6元。鴿子蛋在孵化器內18天后,乳鴿破殼而出,隨后工作人員將出殼的乳鴿送入鴿籠,將假鴿子蛋拿走。此時種鴿已經有了鴿乳,便可以哺育乳鴿。
一只乳鴿從孵出到出欄一共需要28天,體重在一市斤左右。在這期間主要以種鴿的鴿乳為食。
能將乳鴿孵化這一生物繁衍過程變得如此流水線生產,得益于養殖技術的創新。
在廠內的一間辦公室,滿墻的榮譽獎牌引人注目,“世界十大名鴿”“河南省科學技術普及成果獎”“發明專利證書”等獎牌和證書掛滿了一面墻。“我們在長期的鴿子養殖過程中進行技術創新,從鴿子下蛋到破殼全部采取智能化溫箱孵化,并且鴿棚內還配備了飼料加工、消殺補光、喂養清糞等先進的機械設備,實現了生產標準化、防疫設施化、養殖良種化的健康科學養殖。”技術人員告訴我們。
“一鴿頂九雞”。
乳鴿肉質細嫩,滋養作用較強,富含粗蛋白質和少量無機鹽等營養成分,具有養顏護發、提高記憶力等功效。
記者了解到,目前廠內有20余萬只鴿子,主要品種是王鴿,這種鴿子繁殖率高、生長快、料肉比高,是優良的肉鴿品種。一只出欄的乳鴿體重不到1斤,每只賣35元,市場需求量非常大。
商水縣姚集鎮地處黃淮平原,具備養殖肉鴿的優良條件。一鴿俊帶來百鴿舞。天成鴿業有限公司商水分公司作為本地養鴿領域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采取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免費為農戶提供種鴿、飼養技術和防疫技術服務,乳鴿出欄后由公司統一收購,帶動多個合作社和農戶發展肉鴿養殖,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極大提高了養殖戶的積極性。
“我們把肉鴿養殖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有效抓手進行重點培育,建立和完善村集體、企業、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企業增效、農戶增收,把小鴿子做成大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姚集鎮姚集村支部書記姚剛向記者介紹,“下一步,姚集村將進一步關注市場需求,延長產業鏈條,盡早建成集育種、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實現質量和效益雙提升。”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