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丹妮
近年來,周口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周口高等職業教育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如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不匹配、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的滯后、師資力量和實訓基地的不足等。
周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面臨問題
周口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以創建全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示范區為抓手,高起點謀劃、大開放合作、強力度推進,加快建設周口高等職教園區。目前,周口已經擁有多所高職院校,這些院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教學、共建實訓基地、共同開發課程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設立獎學金、提供實習崗位等,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
盡管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技能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社會上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知度仍然不足。一些學生選擇高等職業教育是出于無奈,而非真正對職業教育感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缺乏高水平的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和行業背景,難以勝任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任務。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一些高等職業院校難以開設高水平的專業和課程。一些高等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條件有限,缺乏先進的實驗設備和充足的實訓場地,難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與企業的合作深度不夠,缺乏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和有效的合作機制,難以發揮校企合作的最大效益。
提高周口高等職業教育適應性的策略
深化產教融合,實現教育與產業的無縫對接。密切跟蹤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確保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加強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引入行業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完善專業教學標準,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鼓勵企業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等,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構建互利共贏的長效機制。探索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產學研用合作等,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通過簽訂校企合作項目、共建實訓基地、設立企業獎學金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內涵。加強校企人員互聘互用,鼓勵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和課程改革,學校教師也可以到企業掛職鍛煉,提高實踐能力和行業經驗。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為產教融合提供有力支撐。政府應加大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生均撥款標準,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建立健全產教融合激勵機制,對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
引進具有企業實踐經驗和行業背景的高水平教師,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教師的培訓和交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確保教師能夠勝任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的專業教學任務。積極推動學校與企業、科研機構的產學研用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等活動。通過產學研用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促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環境。政府應加大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確保高職院校有足夠的經費用于教學、科研和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與高職教育發展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教育經費的穩定增長,并優先向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關鍵領域傾斜。
對高職院校實行稅收減免、土地優惠等政策,降低學校的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贈、設立獎學金等方式支持高職教育發展,對捐贈者給予相應的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設立高職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高職院校的改革創新、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
擴大高職院校的招生自主權,允許學校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靈活調整招生計劃和專業設置。同時,加強招生宣傳和服務工作,提高高職教育的社會認知度和吸引力。完善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提供就業指導、職業規劃、創業扶持等服務。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合作,推動高職畢業生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