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喬小納
2024年,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協將智能化改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作為 “一號協商議題”,列入工作要點和年度協商計劃。由主席和各位副主席帶隊組成8個課題調研組(1個總課題調研組+7個分課題調研組),精心組織市直各相關單位和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深入10個縣(市、區)30多家企業實地走訪。
在初步了解我市智能化改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的基礎之上,總課題調研組還赴湖北宜昌和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等地考察學習,充分吸收借鑒省內外先進經驗。
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形成《關于“一轉三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調研報告,提出統籌規劃,增強“一轉三化”引領力、夯實基礎,增強“一轉三化”支撐力、突出重點,增強“一轉三化”攻堅力、強化保障,增強“一轉三化”凝聚力的建議。
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調研主題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低碳目標”,提出的意見建議是加強傳統產業減碳規劃,傳導綠色低碳轉型的責任壓力;主動探尋轉型模式,激發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動力;積極打造典型示范,挖掘綠色低碳轉型的創新潛力;建設良好產業生態,匯聚綠色低碳轉型的強大合力。
市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圍繞“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行調研,發現我市優勢傳統產業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制藥等行業,具有企業多、從業人員多等特點,提出要把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全面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更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赴沈丘等地圍繞“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用,助推傳統產業智能化發展”開展深度調研,提出進一步加大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力度、進一步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用、進一步持續實施項目跟蹤對接制度、進一步建立完善產學研校企合作機制、持續抓好規上制造業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診斷服務、打造省級智能工廠(車間)和優秀應用場景的意見建議。
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在《關于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轉移轉化》的調研報告中,建議進一步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措施、支持企業加強承接高校科技成果的能力、建設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市政協委員聯絡委員會圍繞“強化人才支撐,助推傳統產業升級”進行了專題調研,提出以“產才融合”“鳳歸周口”“人才中心”“精準滴灌”“四鏈融合”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招才引智、人才回歸、生態優化、厚植沃土、產業育才等工作。
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圍繞我市關于5G場景應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情況開展了實地調研,就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構建5G基礎設施網絡,深度融合實體經濟、推動產業鏈整合升級,以主導產業增強市場信心、強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提出意見建議。
市政協民族宗教與港澳臺僑委員會按照《周口市政協智能化改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專題研究工作方案》要求,為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助推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赴太康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建議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載體培育、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水平、構建支持高質量發展政策保障體系、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科技創新。
協商議政為人民,政協履職有擔當。市政協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持續推進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十大特色優勢產業加速發展、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言獻策,為周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周口實踐貢獻政協力量。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