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松 通訊員 張昱) 今年以來,鄲城縣人大常委會以產業代表聯絡站為抓手,發動人大代表力量,助力農業特色產業鏈式發展,將站點建設與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把人大制度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試點先行,選準產業代表聯絡站試驗田。鄲城縣選取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內的三禾益民設施蔬菜基地先行先試,設立特色農業產業代表聯絡站。組織人大代表,走訪種植戶、視察調研、聽取意見等,組織農業專家代表、農藝師等對種植戶開展培訓,先后組織市場監管、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負責人和業務骨干到基地座談、現場辦公50余次,破解基地在融資、土地、電力、用工、銷售等環節出現的問題49個。“聯絡站+特色農業產業”模式讓特色農業產業代表聯絡站真正成為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油站”、發現問題的“診療所”、民情農情的“集聚地”。
規范建設,推動產業代表聯絡站全覆蓋。縣人大常委會在全縣九大農業特色產業基地設立產業代表聯絡站5個,由鄉鎮人大主席團負責人任聯絡站站長,聘任產業基地負責人為聯絡站副站長,從省市縣鄉四級人大代表中遴選15至20名具有農技專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代表編組進站,邀請老黨員、老干部擔任特邀指導員,推薦人大代表中的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為聯絡站的高質量運行奠定堅實基礎。
豐富活動,實現產業發展和代表履職“雙促進”。該縣充分發揮聯絡站設在產業、代表履職在產業的優勢,完善常委會成員聯系代表聯絡站、駐站代表聯系種養農戶“雙聯系”制度,每月開展一次活動,解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技術問題。開展“局長進站”活動,通過“代表+局長” “部門+企業”等形式,把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進行現場交辦,推動政府部門靠前服務、主動服務,營造最優營商環境。截至目前,產業代表聯絡站共開展技能培訓、視察調研、“局長進站”等活動137場次,提出意見建議103條,助力解決園區規范管理、用電等問題97個。